京江
指今长江镇江市段。因镇江古名京口而得名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建中四年 (783),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发兵三千大阅于江北,韩滉“亦发舟师三千曜武于京江以应之”。胡三省注曰: “大江径京口城北,谓之京江。” 唐杜牧 《杜秋娘》 诗: “京江水清滑,生女白如脂。” 皆此。
古水名。即长江流经今江苏省镇江市北的一段。因镇江古名京、京城、京口而得名。唐杜牧《杜秋娘》诗:“京江水清滑,生女白如脂。”
指今长江镇江市段。因镇江古名京口而得名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建中四年 (783),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发兵三千大阅于江北,韩滉“亦发舟师三千曜武于京江以应之”。胡三省注曰: “大江径京口城北,谓之京江。” 唐杜牧 《杜秋娘》 诗: “京江水清滑,生女白如脂。” 皆此。
古水名。即长江流经今江苏省镇江市北的一段。因镇江古名京、京城、京口而得名。唐杜牧《杜秋娘》诗:“京江水清滑,生女白如脂。”
唐初置,属潍州。治所即今山东潍坊市东北寒亭镇。以县境有寒河而名。武德六年 (623)废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今山东省潍坊市东北寒亭区。属青州。六年废。
西魏改安城县置,为罗州治。治所即今湖北竹山县。《元和志》卷21竹山县:“因黄竹岭以为名。”隋属房陵郡。唐属房州。南宋末移治今县南。元初还旧治。明洪武十年(1377)废。十三年(1380)复置,属襄阳府
即今湖北谷城县东南三十四里庙滩镇。清有外委驻防。在湖北省谷城县东南部、汉水西岸。面积221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庙滩,人口2万。清咸丰年间,汉水因洪水改道形成沙滩,人们在此垦田并建有杨泗
即戙船澳。在今广东阳江市西南闸坡港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 “永安营” 条内: “海陵戙澳炮台,本朝康熙五十八年建……城守拨兵分防。”
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武进县城及近郊析置,属苏南行署区。治所即今江苏常州市。1952年改属江苏省。简称常。在江苏省南部,北濒长江,南枕宜溧山地。面积 4375平 方千米(市辖区1864平方千米)。人口
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(库页岛)北部东海岸。清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作“达喜河”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3库页岛之水:“达希河,长百里许,东流入海。其北为萨伊河。”
元置,在今安徽绩溪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绩溪县“濠寨”条下:大谷务“在县北四十里锦谷村口”。
即今山东惠民县东四十里桑落墅镇。西汉为富民县治。元置巡司于此。俗名大桑落墅。明嘉靖《武定州志》 卷2: “相传始皇东巡,驻跸于此,桑偶落枝,因名。”
即今陕西淳化县治。本汉梨园,后为寨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乾宁二年 (895),“遣李存信、李存审会保大节度使李思孝攻王行瑜梨园寨,擒其将王令陶等,献于行在”。后改为梨园镇。即今陕西省淳化县。《资治通鉴》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久庆乡境。《明史·朱燮元传》: 天启三年 (1623),讨奢崇明叛军,“乃尽掣诸军会长宁,连破麻塘坎、观音庵、青山崖、天蓬洞诸砦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