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门楼寨
即今山西河曲县东南五门楼村。《清一统志·保德州》:五门楼寨“在河曲县南三十五里。险隘可守”。
即今山西省河曲县东南五门楼。《大清一统志》云其地险隘可守。
即今山西河曲县东南五门楼村。《清一统志·保德州》:五门楼寨“在河曲县南三十五里。险隘可守”。
即今山西省河曲县东南五门楼。《大清一统志》云其地险隘可守。
即今湖北京山县北六十六里三阳镇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73《兵事》:清同治三年(1864)十月,“任柱等已由京山折向三阳店”。
清置,属大通卫。即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城关镇。雍正二年(1724)筑城,设都司防守。乾隆九年(1744)移大通卫治此,二十六年(1761)改设大通县。1958年大通县徙治桥头镇。
即今辽宁清原满族治县西北夏家堡镇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开原县图: 东南有夏家堡。
在今山东费县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费县:天井汪,“《志》云:源自平地涌出,其下流即涑水也”。
在今河北威县东。《后汉书· 献帝纪》:初平三年 (192),“袁绍及公孙瓒战于界桥,瓒军大败”。李贤注: “今贝州宗城东有古界城,近枯漳水,则界桥在此也。” 《水经·淇水注》: “清河又东北径界城亭东
又名大印隘、大印堡。今四川平武县南一百四十里大印镇。明属石泉县。清属平武县,嘉庆七年(1802)设主簿驻此。民国初设县佐。
即牧马川。今四川双流县东南之府河。《寰宇记》卷85陵州籍县:“沐马川在州北一百二十五里。蜀先主于此置籍田,牧马于此江中,俗因名沐马川。”
西魏置,属芦北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南五十五里。隋属武都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)废。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甘肃省文县西南。隋属武都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在今浙江永康市东南十八里里溪寨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
即今山西灵石县西南沙腰村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 “神符堡”条下:“沙要堡,在(汾西)县东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