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篆山
一作武篆山。在今广西东兰县西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东兰州:五篆山“在州西南”。
一作武篆山。在今广西东兰县西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东兰州:五篆山“在州西南”。
①在今山东平原县境。汉元朔三年(前126)封济北贞王子刘信于此。元鼎五年(前112)国除。②即訾娄。春秋邾地,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。《公羊传》作“丛”。即“訾娄(1)”。
在今河南嵩县东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8嵩县:伊阳渠“分伊水以溉田”。
①在今湖北竹溪县西北一百五里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 卷36竹溪县: 铜钱关 “嘉庆间总兵王凯、参将林泰带兵驻守”。②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南一百八十里。地处鄂陕交界,为古代交通要冲。集镇名。在陕西省旬阳县东南部
明置,在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思南府》:九杵关“在婺川县北(南)三十里,通遵义界”。
即沧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)置,治所在安宜县(今江苏宝应县西南)。七年(624)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安宜县(今江苏宝应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宝应县。属淮南道。七年废。
西晋置,属九德郡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都良一带。南齐后废。
北宋开宝四年 (971) 置,治所在高邮县(今江苏高邮市)。熙宁五年 (1072) 废为县,元祐元年(1086) 复为军。南宋建炎四年 (1130) 升为承州。绍兴五年 (1135) 废为县。三十一年
馆驿名。辽置,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营房子附近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“松山州” 后附宋王曾《上契丹事》 曰: “过雕窠岭、偏枪岭,四十里至卧如来馆。”辽置,在今河北省滦平县东北营房子附近。因山中有卧佛像得名
在今福建罗源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“起步溪” 条: “又黄沙溪在县西北,流入九龙溪。”
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。《史记·河渠志》:“上姑苏,望五湖。” 宋范成大 《吴郡志》 卷15: 姑苏山 “一名姑胥,一名姑余。在横山西北,古姑苏台在其上”。古山名。又名姑胥、姑余、胥台山。在今江苏省苏州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