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五堰

五堰

又名鲁阳五堰。唐景福元年(892)台濛筑。在今江苏高淳县东。《新唐书·杨行密传》:“孙儒围行密宣州,凡五月不解。台濛作鲁阳五堰,拖轻舸馈粮,故行密军不困,卒破孙儒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7建康府:银淋堰,“《续志》云:苏、常承中江下流,常病漂没,故筑银淋五堰以窒之。自是中江不复东,而宣、歙皆自芜湖以达于大江。又以石窒五堰路,又液铁以固石,故曰银淋,今讹为林”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6:“银林堰在溧水县东南一百里,长一十一里。”自银林稍东曰分水堰,又东曰苦李堰, 曰何家堰, 曰余家堰, 所谓“鲁阳五堰”。


在今江苏省高淳县东坝镇附近胥溪河上,自西而东为银林堰、分水堰、苦李堰、何家堰、余家堰,合称五堰,各相距五里许,用以蓄水,“拖轻舸馈粮”。唐景福二年(893年)杨行密将台濛立。五堰的设立,还可截拦洪水,防止太湖泛溢。北宋时圮废,后改筑为东、西两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洪湖革命根据地

    在今湖北省南部洪湖周围地区。属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。1927年至1930年初,贺龙、周逸群等领导在洪湖地区开展游击战争。1930年春,在监利附近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

  • 南夷道

    为四川盆地通往云贵高原道路之一。西汉开。自四川宜宾市南行,经高县、筠连入云南,东行经镇雄至贵州毕节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 元光五年(前130),“夏,发巴蜀治南夷道”,沿途设置邮亭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

  • 高沟

    即今江苏涟水县西北高沟镇。1944年4月,新四军三师十旅主力和七旅一部,在地方武装、民兵的配合下,连克高沟、杨口及周围据点十四处,歼灭日伪军二千二百余人,毙伤从灌云县新安镇、大伊山等地来援的日军一百四

  • 大宁都司

    大宁都指挥使司的简称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,治所在大宁卫(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、辽宁、内蒙古之交部分地区。次年改置北平行都司。永乐元年(1403)复旧名,侨治保定府(今河北保

  • 庵后 (後) 镇

    清置,属平和县。即今福建平和县西南安厚圩。因圩场设在文殊庵后而得名。清时有把总驻守。

  • 河外

    春秋晋人称黄河以北为河内,黄河以南为河外。《左传》: 僖公十五年 (前645),“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”。杜注: “河外,河南也。” 战国魏人以河南、河西为河外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 “所亡于秦者,山南

  • 岩渊县

    ①唐渤海国置,属椒州。治所在今朝鲜咸镜南道永兴西北城里。辽徙废。②辽置,为耀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大石桥市西北岳州城。金废。古县名。(1)渤海国置,治今朝鲜永兴西北。属南海府。辽废。(2)辽置,治今辽宁省

  • 石臼湖

    在今江苏溧水、高淳与安徽当涂三县间。《寰宇记》卷90升州溧水县:石臼湖“西连丹阳湖,岸广一百六十余里。北枕横山,东连廪丘山”。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8:石臼湖“纵五十里,衡四十里,四连丹杨湖,湖中有军山、

  • 浙溪水

    ①即率水。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28休宁县: 渐江 “一名浙江,源出县东南横鄣山,东流经歙县,又东南入睦州界”。此以率水为浙江正源,混称此水为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之渐江及《山海经》 之浙江

  • 黑龙潭镇

    亦名青龙潭、青龙镇寨。即今河南郾城县东北二十四里黑龙潭乡。民国 《郾城县记》 图: 东北有黑龙潭镇。在四川省仁寿县中部偏西。面积30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黑龙潭,人口2900。以黑龙潭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