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垄山
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厚坡镇。南朝宋至北魏侨置弘农郡(恒农郡)于此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1邓州顺阳县“有五垄山”。
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厚坡镇。南朝宋至北魏侨置弘农郡(恒农郡)于此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1邓州顺阳县“有五垄山”。
在今安徽铜陵、无为、繁昌等县间长江岸。因江中鹊洲为名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五年 (前537),楚以诸侯及东夷伐吴,“闻吴师出,薳启强帅师从之,遽不设备,吴人败诸鹊岸”。杜注: “庐江舒县有鹊尾渚”,即此。
清乾隆三十八年(1773)改参赞大臣置,属伊犁将军。治所在巩宁城(亦称满城,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八里)。统辖当今新疆土鲁番、乌苏等市县以东地驻军。同治年间,城遭兵燹。光绪六年(1880)在今市区筑新城(
唐贞观二年 (628) 置,属石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柳林县西北孟门镇。七年 (633) 废。金明昌六年 (1195) 改定胡县复置,属石州。元至元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二年(628年)置,治今山西省柳林县西
在今西藏日喀则市西南。藏语意为眺望山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3: “峰峦峻峭,积雪不消,由定日通聂拉木大道经此。”
在今安徽淮南市东。清光绪 《寿州志》卷3: 蔡城塘 “在州治东七十里蔡城乡。周二十六里”。
东晋改西阳国置,治所在西阳县(今湖北黄州市东)。南朝宋辖境相当今湖北黄州、麻城及新洲、浠水等市县地。北齐为巴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东晋改西阳国置,治西阳县(今湖北黄冈市东)。属豫州。南朝宋辖境约相当今湖北
又作率水。即今黑龙江省青冈县东通肯河。源出小兴安岭,南流入呼兰河。《金史·太祖纪》:太祖“以偏师伐泥厖古部跋黑、播立开等,乃以达塗阿为向导。沿帅水夜行袭之, 卤其妻子”。即此。
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寻甸府:阿交合溪在“府东十五里。旧名些邱溢派江,其源有二:一自嵩盟州,一自马龙州流至此,又合流过沾益州界。或曰即交河上源也”。
即今新疆塔里木河支流阿克苏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拨换城,一曰威戎城,曰姑墨州,南临思浑河。”
在今四川开县北。明正德 《夔州府志》 卷2开县: 虎爪关 “在县北三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