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云龙山

云龙山

①在今江苏徐州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云龙山,“《志》云,山出云气,蜿蜒如龙,因名。其东南岭有大石佛,俗因谓之石佛山”。

②在今江西瑞金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8瑞金县:云龙山“在县南五十里。约高十丈,山纯石,泉窦甚多,遇旱不涸。南北有二门,最险,可避乱”。

③在今云南牟定县西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楚雄府》 引《旧志》:“延袤二十余里。一名文龙山,一名卧龙山,因武侯遗迹而名。文龙川出其下,一名伏虎箐。”

④在今云南安宁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三泊县:云龙山在“县(今县街)西北十五里。冈峦秀耸,四时苍翠。将雨则云凝其上”。

⑤在今云南蒙自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蒙自县:云龙山“在县东三十里。回环盘束,几数十里。中有石室,可坐千人。又有石洞,足容百人,经行者夜宿其中。其余危峰森束,林箐深广,岩壑幽胜,不可名状。又北为小云龙山,亦奇峭”。

⑥在今云南建水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临安府》“三台山”条下:“云龙山在县东北九十里。一名回龙山。”


在江苏省徐州市南郊。东北—西南走向,长约3千米。由石灰岩构成。最高处海拔135米。东山腰有北魏镌刻的大石佛,唐宋又称石佛山。后以“山有云气,蜿蜒如龙”改今名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云龙山“志云,山出云气,蜿蜒如龙,因名”。古迹有放鹤亭、兴化寺、大士岩院等。西有云龙湖和云龙公园。为风景旅游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决里隘

    当在今越南北端高平省广渊南。《宋会要辑稿》第197册《蕃夷四》:交趾入侵,“王师以去年(熙宁九年,1076)十二月十一日,举兵出界讨伐。是日,破大(决)里隘,各路贼党望风逃溃,二十一日抵富良江”。南宋

  • 斡端宣慰司都元帅府

    元至元十八年 (1281)置,治所在于阗 (今新疆和田市)。二十六年 (1289)罢。元至元十八年(1281年)置,治于阗(今新疆和田县)。二十六年废。

  • 滦南县

    1946年于倴城镇置,属河北省。治所即今河北滦南县。(1)旧县名。冀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北省滦县南部析置。以地处县南得名。1942年撤销,仍并入滦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北省东部。属唐山市。面

  • 伦镇

    即今山东禹城市西南伦镇。唐初置源阳县于此。在山东省禹城市南部。面积114.4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伦镇,人口 3640。宋改称安仁镇,亦称伦岂(此称无考)。元翰林学士张起岩改为伦镇。19

  • 龙南莲若湖

    即今安徽宿松县南龙湖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宿松县:龙南莲若湖在“县南三十里,中有浮洲,涌若螺黛”。

  • 雷公口

    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二十里雷公山。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末帝纪》: 五代唐清泰三年 (936),云州兵作乱围子城,节度使沙彦珣 “突围出城,就西山据雷公口”。在今山西省大同市西北雷公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

  • 隆城山

    即金城山。亦名崇城山。在今四川仪陇县城内北隅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仪陇县: 金城山 “杜佑曰: 山本名隆城,梁置县在山上,凭险为理,因曰隆城郡。唐方州亦治此”。

  • 大象岭

    亦作大相岭。即今四川荥经县与汉源县交界之大相公岭。《清史稿·唐希顺传》:康熙十九年(1680),“吴世璠将胡柱国等踞关山大象岭”。即此。

  • 周畿内邑。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老城。《国语·周语》:周景王“田于巩”。《左传》:昭公二十六年(前516),“晋师克巩”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乃封其少子于巩,以奉王,号东周惠公。”古邑名。春秋时属周。战国

  • 海口营

    清置,驻大沽。在今天津市东南海河入海口南岸。为重要海防之地,设守备驻守。光绪《畿辅通志》 卷93: “咸丰八年 (1858) 添设海口六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