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名诺水。即今四川通江县西北小通江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25通江县: “ (壁) 山下枕诺水,诺水即宕水,所激声若呼诺,后魏诺水县以此得名也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通江县 “又有宕水,在县西
春秋郑地。当在今河南鲁山县境。《春秋》:襄公七年(前566),“公会晋侯、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曹伯、莒子、邾子于”,即此。《谷梁传》作“”。古邑名。又作&
在今广西博白县东十里。为南流江东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博白县: 绿淇江 “在县东南十里。源出洞房山。……流汇于南流江”。
三国吴黄武五年 (226) 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临贺县 (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)。《水经·温水注》: “贺水又西南流至临贺郡东,右注临水。郡对二水之交,故郡县取名焉。” 辖境相当今广西贺县、钟山、富川三
明洪武二年(1369)改河东山西道宣慰司置,治所在太原府(今山西太原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。九年(1376)改置山西布政使司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以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改置,治太原路(治今山西太原市)
清置,属宁远州。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凉水河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 “十三山站” 条下: “又六十三里至凉水河站,在州西南一百二十三里。”
①在今湖北襄樊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2襄阳府:凤林关,“《类要》,在襄阳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襄阳县:凤林关“在府南七里”。②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七十里炳灵寺石窟河南500米阎王砭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
在今也门亚丁湾西北岸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传七》:阿丹“在古里之西,顺风二十二昼夜可至。永乐十四年遣使奉表贡方物。辞还,命郑和赍敕及彩币偕往赐之,……其王甚尊中国,闻和船至,躬率部领来迎, 入国宣诏讫,遍
南朝齐改晏官县置, 属汶山郡。 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。梁废。
元至元八年(1271)改甘肃路置,后属甘肃行中书省。治所即今甘肃张掖市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张掖、民乐、临泽、高台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及青海祁连县等地。十八年(1281)置甘肃行中书省于此。明洪武五年(1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