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乾县

乾县

①1913年降乾州置,属陕西关中道。治所即今陕西乾县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②1913年改乾州厅置,属湖南省。治所即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乾州。1914年改为乾城县。


(1)旧县名。1913年由乾州厅改置,治乾州(今湖南吉首市南乾州镇)。1914年更名乾城县。(2)今县名。在陕西省中西部、黄土高原南缘。属咸阳市。面积994平方千米。人口54.7万。辖14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以境内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得名。战国秦为好畤邑。秦孝公十二年(前350年)置好畤县(今城关镇东好畤村),属内史。西汉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年)属右扶风。东汉省。西晋元康中复设,治迁今好畤村东南,属扶风国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分好畤县漠谷河西部析置莫西县,治今乾县西北,好畤县为扶风郡治,莫西县属武功郡。北周建德三年(574年)省好畤入莫西县,属扶风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莫西县改称好畤县,大业三年(607年)省入上宜县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再置好畤县,属雍州。贞观二十一年(647年)移治于今永寿县西南好畤河镇。文明元年(684年)析好畤、醴泉等五县地于今城关镇设奉天县,属京兆府。乾宁二年(895年)在奉天城置乾州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废乾州,政和七年(1117年)又以奉天县置醴州。金天德三年(1151年)复为乾州。蒙古至元元年(1264年)撤销奉天县,辖地由乾州直辖;五年又将好畤县废入乾州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升乾州直隶州。1913年撤州设乾县。1914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9年属邠县分区,1950年属宝鸡专区,1956年直属省。1961年属咸阳专区,1968年属咸阳地区,1983年属咸阳市。地处关中盆地区西北部。泔河、漆水河、漠谷河流经境内。为宝鸡峡引渭和羊毛湾水库灌区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油菜籽为主。石灰石储量丰富。工业有机械、电子、建材、医药、食品等。西兰公路经此。古迹有乾陵、靖陵和永泰公主、章怀、懿德太子墓组成的唐代古墓群。当地“弦板腔”为陕西优秀剧种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硝石镇

    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,黎川水西岸 (今洪门水库内)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二》 “旴江驿” 条下: “义硝石镇,在府东四十里。旧有驿。”

  • 张洪镇

    清置,属三水县。即今陕西旬邑县西南张洪镇。在陕西省旬邑县西南部。面积38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张洪中街,人口 3900。镇以驻地名。元至元年间名张空。明洪武年间改名张洪。1950年设张洪

  • 长城戍

    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三十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:甘露二年(257),“拒姜于长城,维退还”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姜维传》:延熙二十年(257年),维向秦川,出骆谷,径至沈岭

  • 南济阴郡

    北魏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竹邑城 (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宿州市北部地。南朝梁改置睢州。东魏武定五年 (547)复置南济阴郡。后废。北魏置,治竹邑城(今安徽宿州市北符离镇)。属徐州

  • 荷泽寺

    又名圣善寺。唐建。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南定鼎路东。《次柳氏旧闻》 载: 玄宗尝幸东都,天大旱且暑时,遣高力士疾召天竺僧无畏祈雨。元畏捧水一钵,以小刀搅旋之,顾谓力士云: “雨且至。” 力士催马疾驰,回视

  • 虎林铁路

    从今黑龙江林口向东经虎林至虎头。全长335.7公里。日伪于1934—1935年修筑。

  • 羡阳县

    即滠阳县。在今湖北黄陂县西南。《宋书·州郡志》 作羡阳县。

  • 南堂

    ①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。为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。明为首善书院,万历三十三年 (1605) 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在此建经堂传教。清顺治七年 (1650) 天主教耶稣会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此正式营建南堂

  • ①西周封国。姜姓。在今河南南阳县北二十里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申侯怒,与缯、西夷犬戎攻幽王。……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,是为平王,以奉周祀。”《左传》:庄公六年(前688)冬,“楚文王伐

  • 四海

    ①指中国四周的“海域”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四海会同。”本为泛称之词,九州之外,即为四海。《礼记·祭义》 具体提到东海、西海、南海和北海,不过对举而言,没有确指海域。后人因文求实,直以四海为环绕中国四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