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坝
即今贵州桐梓县西北九坝街。清咸丰四年(1854)杨龙喜(杨凤)在此发动起义。起义军以黄巾帕头, 自称“黄兵”,史称“黄兵起义”。
即今贵州桐梓县西北九坝街。清咸丰四年(1854)杨龙喜(杨凤)在此发动起义。起义军以黄巾帕头, 自称“黄兵”,史称“黄兵起义”。
唐武德元年 (618) 以临涂羌内附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次年复置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政和七年 (1117),“涂、静、时、飞等州蛮复反茂州,杀掠千
又名神沙山、沙角山。即今甘肃敦煌市南十里鸣沙山。《元和志》 卷40: 鸣沙山 “其山积沙为之,峰峦危峭,逾于山石。四面皆为沙垅,背有如刀刃,人登之即鸣,随足颓落,经宿风吹,辄复如旧。有一泉水,名曰沙井
亦作篁墩山。在今四川城口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 · 太平厅》: 黄墩山 “在厅东北。距厅极远,北连秦地,南接大宁。北江发源于此”。北江即今任河。《明史·杨嗣昌传》: 崇祯末,张献忠入川,“四川将张令、方国
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十里,南通浍河。清光绪重修 《安徽通志》 卷30: 紫芦湖 “产紫芦”。故名。
①唐德宗李适的陵墓。在今陕西泾阳县北安吴村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云阳县: “崇陵在北十五里嵯峨山。”②清德宗光绪之陵。在今河北易县西五十里永宁山下。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北之嵯峨山。是唐德宗李适的陵
亦名溪浪河,双川河。即今吉林舒兰市东之呼兰河,北流注入拉林河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8: “锡兰,(满语) 相连也。”
东魏置,即今河南宜阳县西二十四里柳泉乡。《周书·司马裔传》: 大统十三年 (547),“攻拔东魏平齐、柳泉、蓼坞三城”。
即冶坂津。一作野坂。在今河南孟县西南三十五里。《魏书·于栗䃅传》:“太宗南幸盟津,谓栗䃅曰:‘河可桥乎?’栗䃅曰:‘杜预造桥,余事可想。’乃编次大船,构桥于冶
今蒙古国巴彦洪果尔省拜达里克河。元《圣武亲征录》 载: 成吉思汗与汪可罕联兵攻乃蛮,回师至拜答剌边只儿之地,遭乃蛮伏兵截击。拜答剌为河名,“边只儿” 意为两河合流处,指今拜达里克河与扎克河会流点附近地
古泽薮名。又名震泽。即今江苏太湖。《尔雅·释地》 中十薮之一,称 “吴越之间有具区”。《周礼·职方》 扬州: “其泽薮曰具区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会稽郡吴县: “具区泽在西。扬州薮,古文以为震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