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寿县
隋仁寿元年(601)改广城县置,属瀛州。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南一里。《寰宇记》卷63深州乐寿县:“取其理城(乐寿亭)为名。”大业初属河间郡,十三年(617)移治今献县。唐属瀛州。元属献州。明洪武初废。
古县名。隋仁寿元年(601年)改广城县置,治今河北省献县。属瀛州。大业十三年(617年)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称长乐王,次年定都于此。天会七年(1129年)升为寿州,天德三年(1151年)改献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废州,仍为乐寿县。寻复州。明洪武初省县入州。
隋仁寿元年(601)改广城县置,属瀛州。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南一里。《寰宇记》卷63深州乐寿县:“取其理城(乐寿亭)为名。”大业初属河间郡,十三年(617)移治今献县。唐属瀛州。元属献州。明洪武初废。
古县名。隋仁寿元年(601年)改广城县置,治今河北省献县。属瀛州。大业十三年(617年)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称长乐王,次年定都于此。天会七年(1129年)升为寿州,天德三年(1151年)改献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废州,仍为乐寿县。寻复州。明洪武初省县入州。
①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(巫)县之东北三百步有圣泉,谓之孔子泉。其水飞清石穴,洁并高泉,下注溪水。”②在今贵州贵阳市西八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8贵州宣慰司:圣泉“在宣慰司城(今贵阳市)
南朝宋改余汗县置,属鄱阳郡。治所即今江西余干县。隋开皇间属饶州,大业初属鄱阳郡。唐属饶州。元元贞元年(1295)升为余干州。明洪武初复为县,属饶州府。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在江西省
即安得悦。在今新疆民丰县东北安迪尔兰干。
宋名艾峪,后改石佛堂。即今山东临朐县西南石佛乡。有宋代石刻佛像近百尊。明嘉靖《临朐县志》:石佛堂集“在县西南五十里”。
战国赵地,在今山西安泽县东南。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齐、魏亦佐秦伐邯郸,齐取淄鼠,魏取伊是”,即此。汉置陭氏县。古邑名。又作伊氏。战国赵邑。在今山西省安泽县南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齐、魏“佐秦伐邯郸,
在今广东德庆县西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德庆州:西湾营“近大江。正德五年设”。
即磁山。在今山东兖州市西三十里。元马端临 《文献通考》 卷317: 瑕丘县 “有磁阳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嵫阳县载: 嵫阳山在 “府西三十里。宋以此名县”。
在今河南信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信阳州: 明河 “在州北九十里。源出天目山,东流入淮。亦曰明港河”。
即鸳鸯泊。今河北张北县西北安固里淖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抚州柔远县: “昂吉泺又名鸳鸯泺。” 明罗洪先 《广舆图》 (据元朱思本 《舆地图》 增补) “朔漠图” 幅标昂古里脑儿于兴和 (今河北张北县)
一作聂当谿、日噶牛、日噶努布宗。即今西藏曲水县东北聂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