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蛮山
①亦作乌鸾山。在今广西柳城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2柳州:乌蛮山“在柳城县(今凤山镇)南五里。临大江,下有潭水湛而深”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乌蛮山“在柳城县南二里。高耸临江,全身皆石,青白相间,形如翔鸾。自县西关渡河望之,首尾双翼俱全。下有深潭,澄泓沏底”。
②一名乌浒山。在今广西横县东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66宁浦县:“乌蛮山在州东八十里。乌蛮所居。”
即“乌浒山”。
①亦作乌鸾山。在今广西柳城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2柳州:乌蛮山“在柳城县(今凤山镇)南五里。临大江,下有潭水湛而深”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乌蛮山“在柳城县南二里。高耸临江,全身皆石,青白相间,形如翔鸾。自县西关渡河望之,首尾双翼俱全。下有深潭,澄泓沏底”。
②一名乌浒山。在今广西横县东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66宁浦县:“乌蛮山在州东八十里。乌蛮所居。”
即“乌浒山”。
西汉置,属玄菟郡。治所在鸭绿江左岸朝鲜楚山附近。因盖马大山得名。东汉安帝时移治今辽宁抚顺市劳动公园内古城。三国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朝鲜鸭绿江沿岸楚山附近。属玄菟郡。东汉永初年间移治今辽宁省抚顺市
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。原是显通寺的塔院,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,改用今名。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和藏经阁,舍利塔居中。高大的白塔分外引人注目,人们把它看作五台山的标志。在山西省五
明置,属达州。在今四川达县东南亭子镇。明正德 《夔州府志》 卷2: 亭子铺在 “ (达) 县东四十五里”。白莲教首领徐添德是亭子铺人,清嘉庆初在此举行反清起义。
番名阿拉藏河。即古漓水。今黄河支流大夏河。源出今甘肃夏河县西南西倾山东麓,北流到永靖县莲花镇入黄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7谓大夏河为古漓水。而古之大夏河,据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水出西山,二源合舍而乱流,径
即今吉林辉南、海龙等县境之一统河,为辉发河支流。《金史·阿徒罕传》: “后与乌论石凖援照散城,阿徒罕请乘不备急击之,遂夜过益褪水,诘朝,大败之。”
在今广东台山市南上川岛、乌猪岛以东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一》:海,“《旧志》:新宁县西南二百里为寨门海。……又东至上川山右,曰小金门海……又至上川山左, 曰大金门海,迤北为铜鼓海”。即今广东省台山市南海
东魏兴和元年(539)置,治所在阳翟县(今河南禹州市)。隋开皇初废。东魏兴和元年(539年)置,治阳翟县(今河南禹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
唐证圣元年 (695) 置,属代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南十四里唐林岗村。唐隆元年 (710)改为唐林县。古县名。武周证圣元年(695年)析五台、崞二县地置,治今山西省原平市东南唐林冈。属代州。唐唐隆元
在今福建沙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沙县: “雨林洞在县西南三十里。一名金盒洞,深广容千人。”
①在今云南腾冲县东三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腾冲军民指挥使司:赤土山“在司城东三十里”。②在今甘肃礼县东三里。《清一统志·秦州一》:赤土山“土色如硃,亦名红土山。山脉自宁远县界迤逦至此,持起一峰,绝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