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兰木伦河
①即古东陵川水、紫河。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之浑河。《清一统志·归化城六厅》:紫河“在和林格尔地。蒙古名五蓝木伦”。上游有二水:北为凉城县之宁远水;南为山西右玉县之兔毛河,二水在杀虎口外,和林格尔县东南合流,西流至清水河县西纳清水河,西流注入黄河。
②在今青海北境。即大通河之上源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和硕特部前左翼头旗:“大通河源出青海西北阿木尼尼库山南诺尔,东南流曰乌兰木伦河。”东南流至今门源回族自治县城后为大通河。
即“沱沱河(1)”。
①即古东陵川水、紫河。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之浑河。《清一统志·归化城六厅》:紫河“在和林格尔地。蒙古名五蓝木伦”。上游有二水:北为凉城县之宁远水;南为山西右玉县之兔毛河,二水在杀虎口外,和林格尔县东南合流,西流至清水河县西纳清水河,西流注入黄河。
②在今青海北境。即大通河之上源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和硕特部前左翼头旗:“大通河源出青海西北阿木尼尼库山南诺尔,东南流曰乌兰木伦河。”东南流至今门源回族自治县城后为大通河。
即“沱沱河(1)”。
明置,属宁夏前卫。即今宁夏贺兰县北十四里张亮堡。
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浩齐特右翼旗。清顺治十年(1653)置,驻地在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北乌尤特。本世纪40年代移驻阿由勒哈庙(今锡林浩特市西北阿由勒海)。1949年并入西部联合旗。
一名瓦岗寨。即今河南滑县东南瓦岗寨乡。民国《重修滑县志》卷6:“瓦岗集,距城五十里。”
一作西凤渡。即今湖南郴县北五十里栖凤渡镇。《清一统志·郴州二》: 栖凤渡 “在州西北。路出永兴县”。
又名霍耳章谷寺。在今四川炉霍城西北。“寿宁寺”,藏语“泽德郎”的音转,意为“祝愿长寿平安”。始建于清顺治七年(1650),为康区黄教十三大寺庙之一。1982年迁建色德龙村山坡上,与旧寺隔鲜水河南北相望
即今江西大余县东北三十里青龙镇。明嘉靖 《南安府志》 卷18: 大庾县有青龙铺。
即今四川广汉市东北二十里小汉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汉州:小汉镇铺“在州北二十里”。
在今广东英德市东北青塘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广东统部》: 南韶连镇设守备一员驻青峒。在今广东省英德市东北青塘。清时设兵驻防。
1940年置,为县级,属鲁西行政公署。治所在今山东梁山县西北大路口乡张博士集。1941年改为昆山县。
在今河北秦皇岛市西南北戴河海滨。为海防要地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抚宁县: 金山咀岛 “在县东南四十五里。山如鸟咀,半入于海,今设军戍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