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阳国
西晋泰始元年(265)置,都新野县(今河南新野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邓州、信阳二市与新野、唐河、桐柏、信阳等县及湖北随州、枣阳、广水等县市地。其后治所属有迁徙,太康九年(288)改为义阳郡。
西晋泰始元年(265年)置,治新野县(今属河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新野、唐河、桐柏、罗山、信阳、邓州等县市及湖北省枣阳、随州等市。属荆州。其后治所屡有迁移。东晋末改为郡。
西晋泰始元年(265)置,都新野县(今河南新野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邓州、信阳二市与新野、唐河、桐柏、信阳等县及湖北随州、枣阳、广水等县市地。其后治所属有迁徙,太康九年(288)改为义阳郡。
西晋泰始元年(265年)置,治新野县(今属河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新野、唐河、桐柏、罗山、信阳、邓州等县市及湖北省枣阳、随州等市。属荆州。其后治所屡有迁移。东晋末改为郡。
①在今四川筠连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筠连县: 亭台山在 “县南二十五里。山形壁立,状若亭台”。②又名台山、荆山。在今甘肃灵台县北。《魏书· 地形志》 泾州赵平郡鹑觚县: “有亭台山。”
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南五十八里。因地处赵家湖周围岗地,故名。为西周晚期至战国中期古墓葬。1975年以来先后发掘古墓二百九十七座,出土文物有古铜、铁、竹、木器和玉器等一千多件,以错金鸟篆铭文铜戈最为珍贵。
即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西北呈坎乡。清康熙《歙县志》卷2:十四都有呈坎(图)。
古时多泛称东方为东州,南、北、西方为南、北、西州。如《楚辞》:“嘉南州之炎德兮’;《战国策》:“秦穆公一胜而霸西州”;《三国志·魏书·郑浑传》 裴注引张璠《汉纪》:东汉郑泰称董卓“出自西州”,又说“东
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东北河崖头村西。齐景公,名杵臼,系姜齐第二十五代国君。公元前547—前490年在位,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。《论语·季氏篇》 记载:“齐景公有马千驷,死之日,民无德而称焉。
在今湖南郴县东南六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7引《湘中记》云:“山有五峰,望之如盖,乡人每岁以雪占年,谚云:‘五盖雪普,米贱如土;雪若不均,米贵如银。’”
即蒙古土谢图汗部左翼中左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乌勒吉图南。
北宋置,属怀德军萧关。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高崖乡北红古城。后废。
隋开皇八年 (588) 改厨北县置,属兴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徐家坪乡明水坝村。大业初属顺政郡。唐属兴州,永隆元年 (680) 移治乐素河北。长庆元年 (821) 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八年(588年
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当在今山东东部。东汉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