丽江浦
又名长沙港。在今广东汕尾市西北。《宋史·文天祥传》:元至元十五年(1278) 三月,天祥“进屯丽江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海丰县:“《图经》:县南百里有丽江,合龙津、蛟溪诸水,东流入海,名丽江浦,即长沙海口矣。”
古水名。又称海滩、长沙海口。即今广东省海丰县西南长沙港。南宋景炎三年(1278年)文天祥为元军所败,退屯丽江浦。
又名长沙港。在今广东汕尾市西北。《宋史·文天祥传》:元至元十五年(1278) 三月,天祥“进屯丽江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海丰县:“《图经》:县南百里有丽江,合龙津、蛟溪诸水,东流入海,名丽江浦,即长沙海口矣。”
古水名。又称海滩、长沙海口。即今广东省海丰县西南长沙港。南宋景炎三年(1278年)文天祥为元军所败,退屯丽江浦。
即今陕西洛川县东北永乡北冯家村。1937年8月在此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,通过了《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》和《抗日救国十大纲领》,制定了全面抗日路线,坚持抗日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,建立
1914年改建昌县置,属热河道。治所在塔子沟 (今辽宁凌源市)。旋改为凌源县。旧县名。原名建冒县,因与江西省建冒县重复,1914年改名,治塔子沟(今辽宁凌源市驻地凌源镇)。原属直隶省(今河北省),19
即今福建罗源县东北鉴江镇。清有千总驻此。
即今四川宣汉县东北峰城乡。光绪 《东乡县志》 卷12: 清嘉庆元年 (1796) 九月,县人王三槐、冷天禄白莲教起义,“聚众起莲池沟,与汤文德合众万余人,二十八日据峰城场”。即此。
即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南五十八里湾潭镇。清属长乐县,有县丞驻此。
即今安徽休宁县西蓝渡乡。清康熙 《休宁县志》 卷1: 蓝渡街 “西十三里。长一里”。
在今江苏扬州市南门外宝塔湾古运河畔。明万历十年(1582)建于文峰寺内。为仿楼阁式砖木结构。七层八面。塔下文峰寺久废。唐鉴真和尚由此启航东渡日本。
在今浙江奉化市东象山港沿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奉化县:石盆渡在“县东七十里。滨海诸支港所经,路达象山县”。
又作竹瓦寺。亦名卓瓦公巴。即今西藏察隅县北竹瓦根。清末刘赞廷《波密日记》:由波罗“七十五里至甲惹同宿,七十里至竹洼寺宿”。即此。“竹洼寺”,藏语意为众生寺。
明置,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孟溪镇。明郭子章 《黔记》 卷7: “废龙泉葛泽长官司,宋置。今孟溪堡乃其故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