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牂县
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置,属东宁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六十里黄金镇。大业初废。 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 属融州。 永元年(650) 又废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一年(59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武阳。属东宁州,后属融州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仍属融州,永徽元年(650年)又废。
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置,属东宁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六十里黄金镇。大业初废。 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 属融州。 永元年(650) 又废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一年(59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武阳。属东宁州,后属融州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仍属融州,永徽元年(650年)又废。
又名洪市或洪落市。即今湖南衡阳县(西渡镇) 西北四十四里洪罗庙镇。清同治 《衡阳县志》 卷9: “神像乘涨浮至,民俗以水退为洪落,故以名焉。”
东魏武定六年(548)改阳平郡置,属睢州。治所在谷阳城(今安徽固镇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固镇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
在今广西忻城县西。红水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忻城县:龙塘江“在县北。源出龙塘山,东南流入乌泥江”。
①在今安徽淮北市东北梧桐村附近。《水经·睢水注》: “睢水又左合白沟水,水上承梧桐陂,陂侧有梧桐山。”②在今湖南平江县北。《清一统志 ·岳州府》:梧桐山 “在平江县北十五里。旧多梧桐。上有龙泉”。③即
即泺口。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二十里洛口集。明置堰头镇巡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历城县载:堰头镇 “即泺水入大清河处,筑堰以分其流,因曰堰头”。古镇名。又称下泺堰或泺口。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北洛口。因泺水入大
在今河北承德市西南滦河镇。清于此设千总驻守。乾隆七年 (1472) 改为喀喇河屯厅。
三国吴永安三年(260)置,为建平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秭归县 (剪刀峪) 西北。西晋属建平郡。南朝宋废。古县名。三国吴置,治今湖北省秭归县西。属建平郡。南朝宋废。
北宋置,即今广西灵山县西八十里旧州镇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钦州: “天圣元年,徙州治南宾砦。” 即此。有古城遗址。
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新昌县置,属瑞州路。治所即今江西宜丰县。明洪武初降为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新昌县为州,治今江西省宜丰县。属瑞州路。辖今江西省宜丰县地。明洪武初复降为新昌县。
古地区名。从五代至宋、金,习惯上将今河北省太行山以东、军都山、燕山迤南地区,统称为山前。初无确定的地域,至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后,才有山前八州的名目。北宋末年所称山前,包括宋人企图收复的山南失地全部,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