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潭郡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瀼州置,治所在临江县 (今广西上思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思县及宁明县部分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瀼州。
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瀼州置,治临江县(今广西上思县西南)。辖境不详。乾元元年(758年)为泿州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瀼州置,治所在临江县 (今广西上思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思县及宁明县部分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瀼州。
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瀼州置,治临江县(今广西上思县西南)。辖境不详。乾元元年(758年)为泿州。
北宋置,属江阳县。即今四川富顺县东南一百里怀德镇。明 《泸州志》 引 《江阳谱》: 怀德镇旧名落来镇,“因夷人落来归明于本镇住,遂呼镇市为落来”。
在今安徽歙县东南十二里练江上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歙县:“东南十二里有吕公滩,本车轮滩,湍悍善覆舟,刺史吕季重以俸募工凿之,遂成安流。”
唐置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保州:“东至维州风流镇四十五里也。”
1913年改通州置,属京兆尹。治所即今北京市通县。1928年属河北省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通州改置,治今北京市通州区,隶顺天府。1914年属京兆地方,1928年改属河北省。1958年划归北京市,改设通
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42壶关县:十八盘隘“在县东南八十五里。以回盘险僻而名,路通河南林县”。
楚、汉之际称东海郡为郯郡,治所在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西汉复为东海郡。东魏武定八年(550) 复为郯郡,属东徐州。隋开皇初废。楚汉之际改东海郡置,治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西汉复旧。东魏武定八年(5
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通州置,治所在通川县 (今四川达川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川、达县、宣汉、开江、万源、城口等市县地。唐武德元年(618) 改为通州,天宝元年 (742) 又改为通川郡,乾元元年
一作达斗拔谷、大斗谷。即今甘肃民乐县东南扁都口河谷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大业五年(609),炀帝伐吐谷浑,“经大斗拔谷,山路隘险,鱼贯而出。……次张掖”。《元和志》卷40删丹县:“大斗拔谷在县南二百里。
即今广东中山市南三乡镇(平岚)。清光绪《广州府志》卷69:香山县“墟市”有平岚墟。
在今广东四会市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1肇庆府:百僚山“在四会县北五十里,山形高耸,旁有崇冈叠,四面拱峙若百僚然”。宋李积中诗“前朝千岁岭,后拥百僚山”。在广东省四会市西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