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城河
一名双河。即今安徽青阳县东之青河。为青通河支流。源出县南分流岭,北流至县城东入青通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青阳县: “南有临城河。”《方舆纪要》 卷27青阳县: 临城河 “在县南。《志》 云,大通河之别源,自县南分水岭,流经故临城县为临城河。又经县西南十里之峡山,西会于大通河 (今青通河)”。
一名双河。即今安徽青阳县东之青河。为青通河支流。源出县南分流岭,北流至县城东入青通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青阳县: “南有临城河。”《方舆纪要》 卷27青阳县: 临城河 “在县南。《志》 云,大通河之别源,自县南分水岭,流经故临城县为临城河。又经县西南十里之峡山,西会于大通河 (今青通河)”。
即今台湾宜兰县东北壮围乡。清嘉庆初,漳州人吴沙子光裔继父业率众入垦,故有民壮围之名。即今台湾省宜兰县东北壮围乡。清嘉庆年间,福建漳浦人吴沙率大陆移民在此垦殖,以土地分配丁壮,遂有此名。
1932年由茂名、吴川二县接壤的梅菉地方析置,驻梅菉市(今广东吴川市)。1947年改置梅茂县。1932年由茂名、吴川两县接壤的梅菉地方析置(县级)。驻梅菉镇(今广东省吴川市驻地梅菉镇)。1947年升县
在今辽宁兴城市西北白塔满族乡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宁远卫:白塔峪在“卫西北三十五里”。
北宋置,在今江西南丰县东南康都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6建昌军: 南丰县有 “看都” 银场,后废。
唐置羁縻州,属邕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州镇东。宋属邕州左江道。元属太平路。明属太平府,成化十三年(1477)迁治思崖村。正德十五年(1520)又迁古揽村,即今左州镇。1912年改为左县。唐
秦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延津县西南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8: “以地多酸枣,其仁入药用,故名。” 汉属陈留郡。北魏太和十八年 (494) 属东郡,移治今延津县北十五里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
西汉置,属舂陵县。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县镇。《后汉书·王常传》:常“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
唐武德五年(622)置, 治所在永嘉县(今浙江温州市)。辖境当今浙江温州市,永嘉、乐清二县, 飞云江及鳌江流域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永嘉县(今浙江温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浙江
在今广西南宁市西左江东岸杨美。《新唐书·西原蛮传》:长庆间,“黄(洞)贼更攻邕州,陷左江镇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邕州宣化县有左江镇。
一名舂陵水。源出今湖南新田县西北舂陵山,东南流折东北,经桂阳县北入耒阳、常宁二县市间,入湘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桂阳郡耒阳县: “舂山,舂水所出,北至酃入湖。” 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舂水 “上承营阳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