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中河

中河

①即今江苏宿迁市至淮阴市间废黄河北岸一段运河的前身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由河道总督靳辅主持开凿。河身在当时黄河北岸缕、遥两堤之间。起自宿迁市西张庄运口,经骆马湖口,历桃源县(今泗阳县),至清河县(今淮阴市西南废黄河北岸)西仲家庄建石闸与黄河相通为运口。三十八、九年总河于成龙弃中河桃源县以下半段,以北堤为南堤,另筑北堤,称新中河。后又因新中河三义坝(今泗阳县东南)以北河身浅狭,改用旧中河,与新中河合为一河。重加修筑,运道称便。

②即今四川宣汉县东北之中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东乡县:“前、中、后三江为通川江上流, 自太平入,至城东合流入达县。”源出城口县西庙坝镇,西南流入宣汉县,于普光场西与后河合流,西南流于县城东与前河合,始称州河。


古水名。今江苏省宿迁市至淮安市间废黄河北岸一段运河的前身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由河道总督靳辅主持开凿。河身在当时黄河北岸缕、遥两堤之间。起自宿迁市西张庄运口,经骆马湖口,历桃源县(今泗阳县),至清河县(今淮安市西北废黄河北岸)西仲家庄建石闸与黄河相通为运口。又自仲家闸分中河东流经安东县(今涟水县),转东北由潮河入海,名下中河;用以分泄黄水,因兼盐运之利,故又名盐河。二十七年正月竣工。自后南来粮船北上,出南运口后,行黄河数里,即入中河,直达张庄运口,避开了黄河一百八十里风涛之险。三十八年和三十九年总河于成龙弃中河桃源县以下半段,以北堤为南堤,另筑北堤,称新中河。后又因新中河三义坝(今泗阳县东南)以北河身浅狭,改用旧中河,与新中河合为一河。重加修浚,运道称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灵池县

    唐天宝元年(742)改东阳县置,属蜀郡。治所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南龙泉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1灵池县:“因县南灵池为名。”至德二年(757)属成都府。北宋天圣四年(1026)改为灵泉县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

  • 构 (構) 林关

    即今河南邓州市南四十里构林镇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3: 咸丰六年 (1856) 十月,捻军入邓州境之 “构林关”。

  • 乌桓山

    亦作乌丸山。当即今内蒙古区阿鲁科尔沁旗之北的大兴安岭山脉一段。据《后汉书·乌桓传》,乌桓是东胡的一部分。汉初匈奴冒顿灭东胡,余众保乌桓山,因以为号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上京道乌州:本乌丸之地,有乌丸川、乌

  • 北广平郡

    北魏永安中置,属相州。治所在南和县(今河北南和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邢台、任县、南和等县市地。北齐废。北魏永安中析广平郡置,治南和县(今属河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邢台、南和、任县等市县。北齐省入广平郡。

  • 团湖山

    在今江西万年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一》:团湖山“在万年县(今青云镇)西南,接余干、安仁二县界。其下有团湖坪,宋末张孝忠与元兵战死于此”。

  • 芮城县

    北周明帝二年(558)改安戎县置,属河北郡。治所在今山西芮城县东十里东张村。天和二年(567)移治今芮城县。唐属陕州。金属解州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在山西省西南部、黄河北岸、中条

  • 峆㠠山

    又作蛤蠦山。 在今山东烟台市西南。 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谓峆㠠山 “在福山县南”。 《明一统志》 卷25登州府: 峆㠠山 “在福山县南三十里, 连栖霞县界。 山势嵯峨,

  • 飞鸟山

    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48夔州巫山县:“飞鸟山在县西南六十里。言山高,鸟飞不能越。”

  • 蓝津关

    在今四川万源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太平县: 蓝津关 “在县东北”。《清一统志· 太平厅》: 蓝津关 “在厅东三十里。旧名滩津关。四山环阻,中通鸟道,为要害地”。

  • 三交驿

    北宋属盩厔县,在今陕西周至县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