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中村

中村

①明建小孙家,清改名中村。即今山东龙口市东十四里中村镇。洪宪元年(1916) 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图》:黄县西北龙口东有中村。

②即今山东招远市西北金岭镇。清道光《招远县志》卷3《坊市》:中村集“在城西二十里”。

③在今四川冕宁县北中村。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置中村土百户。


集镇名。(1)在山东省龙口市西北部。属中村街道办事处。人口 4150。为原中村镇人民政府驻地。明永乐年间,村名王家。自成化年间到崇祯年间,陆续迁来唐、高、孙、胡、刘等姓落户,各自都想以自己的姓氏取村名,经磋商并诸村为一村,取名中村。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花生、甘薯等。水果有苹果、杏、桃、山楂、葡萄等。省属企业皂煤矿、梁家煤矿、桑园煤矿设本镇,有矿山机械、油毡纸、铝门窗等厂及建筑公司。烟汕公路经此。镇北侧学校院内建有“为民主和平而牺牲”纪念碑。(2)在湖南省炎陵县南部。双龙河东岸。中村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900。以地处罗浮江和双龙河之间得名。产稻、油茶、楠竹、香菇、玉兰片、药材。有造纸、木材等厂。设圩场。106国道经此。1928年3月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于此发动和领导土地革命,司令部设周南小学。(3)在云南省禄丰县北部。中村乡驻地。人口2000。因地处泥川河畔,分上、中、下三村,故名。产稻、玉米、豆、小麦、烤烟、油菜籽等。特产板栗。有砖瓦、陶瓷、水泥等厂。有集市。有公路南接昆畹公路。(4)在云南省姚安县北部。大龙口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460。有前、后、中三村,中村居两村之中得名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蚕豆、烤烟、油菜籽等。公路通县城。(5)在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东北部、金沙江南、普渡河西。则黑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780。因村地处其他自然村之中,故名。产玉米、小麦、马铃薯、荞麦、豆类等。有公路西南接昆皎公路。(6)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东部、洛吉河南侧。洛吉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460。该村位于洛吉乡境中部,故名。产稻、玉米、蚕豆、酸梅、花椒、核桃等。有水电站及木材加工厂。县城—洛吉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墟镇

    即今江苏丹徒市东北黄墟乡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丹阳县东北有 “黄墟镇”。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东南部、京杭运河东岸。面积27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墟,人口 3000。 传说原名荒

  • 活罗海川

    即今黑龙江省东南部松花江支流牡丹江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“苏滨水民不听命,使斡带等至活罗海川,召诸官僚告谕之。” 即此。

  • 胥浦桥

    在今江苏仪征市西北七里胥浦镇。《宋史·高宗纪九》: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(1161),“金人犯真州,步军司统制邵宏渊逆战于胥浦桥”,即此。

  • 三危山

    即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危山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窜三苗于三危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三苗在江淮、荆州数为乱。于是舜归而言于帝,……迁三苗于三危,以变西戎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云:“三危山有三峰,故曰三

  • 和硕特西右翼后 (後) 旗

    清雍正三年 (1725)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都兰县西南巴参一带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西右翼后旗: “牧地跨柴达木河。东至希昔,南至诺们罕木鲁,西至乌拉斯台,北至柴达木。”

  • 清平墟

    即今广东廉江市西青平镇。明万历 《高州府志》 卷1: 石城县有青平墟。清光绪 《高州府志》卷10石城县: 青平墟在 “县西百一十里”。

  • 山阳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河内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焦作市东十里墙南村北侧。《后汉书·献帝纪》:建安二十五年(220),“奉帝为山阳公”。即此。北魏属汲郡。北齐废。②东晋义熙九年(413)置,为山阳郡治。治所即今江苏淮安

  • 勐 (猛) 丁行政区

    1917年析建水县勐丁等土掌寨置,属云南蒙自道。治所在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西北六十四里老衙门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32年改平河设治局。

  • 浰头镇

    即今广东和平县西北浰源镇。明于此置浰头巡司。

  • 下都

    ①神话中指天帝在下界的都邑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曰昆仑之丘,是实惟帝之下都。”郭璞注:“天帝都邑之在下者。”②对首都而言,古称陪都为下都。西周都镐(今陕西长安县西北),成王营雒邑(今河南洛阳市王城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