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中夏

中夏

①与指华夏族、汉族地区的“中国”同义。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目中夏而布德,瞰四裔而抗稜。”

②指黄河流域,与广义的“中原”同义。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:“明德曜乎中夏,威灵畅乎四荒。”《晋书·王珣传》:“时(桓)温经略中夏,竟无宁岁。”


(1)与指华夏族、汉族地区的“中国”同义。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目中夏而布德,瞰四裔而抗稜。”(2)指黄河流域,与广义的“中原”同义。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:“明德曜乎中夏,威灵畅乎四荒。”《晋书·王珣传》:“时(桓)温经略中夏,竟无宁岁。”(3)指中国中部地区。《南齐书·柳世隆传》史臣曰:“柳世隆势居中夏,年浅位轻,首抗全师。”按此指南朝宋昇明元年(477年)荆州刺史沈攸之起兵反萧道成,攻郢州刺史柳世隆于夏口(郢州治,今湖北武汉市武昌)。时称荆州(治今江陵县)为西夏,而称其东宋朝中部地区之郢州为中夏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海安县

    ①西晋置,属高兴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。后废。②南朝宋泰始七年 (471) 置,属新平郡。治所即今江苏海安县。南齐属海陵郡。后废。唐景龙二年 (708) 复置,属扬州。开元十年 (722) 又废。

  • 义招县

    东晋义熙九年(413)以东官五营置,属义安郡。治所即今广东大埔县。隋大业初改为万川县。古县名。东晋义熙九年(413年)置,治今广东省大埔县。属义安郡。隋大业初改万川县。

  • 通道镇

    即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三防镇。明于此置通道镇巡司。清乾隆五十一年 (1786) 设三防主簿驻此。古镇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。明置巡检司。清时设千总驻守。

  • 十二道沟

    即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北十二道沟乡。清光绪《吉林全省地舆图》:临江县东南有十二道沟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7:“十二道沟铁矿在十二道沟迤东之十二道湾,质性甚优。”

  • 渭华起义旧址

    在今陕西华县西南高塘镇高塘中学西侧。清代为玄君庙,后为高塘书院,光绪二十九年(1903) 改为学堂,宣统元年 (1909) 改为高塘小学。1927年中共华县县委在此成立。1928年5—6月,中共陕西省

  • 赖坊

    即今福建长汀县南赖坊。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汀连县迁治于此。

  • 庆安镇

    旧名石闼市。北宋置庆安镇,属常熟县。在今江苏张家港市东庆安村。明在此设黄泗浦巡司,嘉靖年间毁于倭寇。(1)古镇名。宋镇,即今江苏省张家港市东南庆安。(2)今镇名。(1)在黑龙江省庆安县中部、呼兰河南岸

  • 海虞县

    西晋太康四年 (283) 置,属吴郡。治所即今江苏常熟市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入常熟县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四年(283年)分吴县置,即今江苏省常熟市,属吴郡。隋平陈废入常熟县。

  • 七公镇

    ①金置,属南宫县。在今河北南宫市境。②又作漆工镇。即今江西弋阳县东北漆工镇。清同治《广信府志》卷1弋阳县:七公圳在“县北七十里。烟户稠密,商民三百余家,米谷互易。按, 《县志》七公圳作漆工镇”。

  • 狼济山

    亦作郎济山。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 119钦州: “宁悌原,钦江人。少好学,入郎济山读书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廉州府》: 狼济山 “在灵山县西南一百二十里。脉自管根山来,水流为水车江。山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