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中原

中原

即中土、中州。先秦时代已有雒邑(今河南洛阳市)和陶(今山东定陶)是天下之中的说法,后来华夏族活动范围扩大,古豫州仍被视为九州之中,称之为中原。故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,如《明实录》:永乐十四年(1416),“伏维北京,南俯中原”,即是。而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、下游地区;如《宋史·李纲传》:“自古中兴之主,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。”或指整个黄河流域而言,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当将率三军,北定中原。”


地区名。即中土、中州,以别于边疆地区而言。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。先秦时代已有雒邑(今河南洛阳市)和陶(今山东定陶县)是天下之中的说法,其后华夏族活动范围扩大,古豫州仍被视为九州之中,故称此地为中原。《明实录》永乐十四年(1416年):“伏维北京,南俯中原。”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、下游地区。《宋史·李纲传》:“自古中兴之主,起于西北,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。”或指整个黄河流域而言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当奖率三军,北定中原。”在南北分裂时期,常以此和江东等词相对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葱蒙卧山

    在今云南安宁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三泊县: 葱蒙卧山 “在县 (今县街) 北十五里”。

  • 南沙河

    ①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。顾炎武 《昌平山水记》 卷上: 南沙河 “出昌平州西南五十里龙泉寺,合西山诸泉东流为南沙河”。经昌平县沙河镇东南窦各庄,与北沙河合。②在今山东长清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

  • 石阶山

    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武当县有石阶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43武当县:石阶山,“《隋图经》云: 一名华岳地肺,一名肺山”。

  • 三仰峰

   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七曲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 “天柱峰”条下:三仰峰“上有碧霄洞,峰下有小桃源”。

  • 千秋山

    亦名东山。在今广东化州市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6化州:东山“起于高凉,至本州城外,拱于州治之左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化州:千秋山在“州东南二里,去罗州二里,横亘如屏”。

  • 车溪

    ①在今浙江桐乡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崇德县:“车溪在县(治今崇福镇)东北三十六里,南北相距二十余里,接于桐乡之烂溪。”②在今湖北宣恩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木册长官司:车溪“《志》云,源出木册山,流

  • 卑南县

    清光绪十八年 (1892) 置,属台湾省。治所即今台东县。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 被日本侵占。古旧县名。清光绪十八年(1892年)改卑南厅置,治今台湾省台东县西北卑南乡。属台东州。1945年并入台

  • 攸镇驿

    即今江西赣县西北攸镇圩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赣州府赣县“水西驿”条下:攸镇驿“在府北百二十里。元曰攸镇站,明初改为驿”。清废。

  • 太和县

    ①隋开皇元年(581)改乌突县置,为太和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临县西南三十五里曹峪坪村附近。大业初属离石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)改为临泉县。②隋末置,属楼烦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兴县北。唐武德九年(626)省入

  • 大丰县

    南朝梁置,属巴山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崇仁县西北。隋省入丰城县。旧县名。1951年改台北县置,治大中集(今江苏大丰市大中镇)。1996年撤销,改设大丰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