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社镇

东社镇

即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东二十二里东社乡。旧属南通县。民国《南通县图志》卷1有东社。为海滨三余镇入县孔道。


(1)在山西省原平市东南部。面积200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王东社,人口 1780。驻地因位处旧古城东,王姓居多,故名。镇简为东社。1949年为崞县八区。1953年设东社乡。1958年崞县改名原平县,改金瓜公社。1959年改东社公社,1984年改镇。2001年上庄乡并入。地处同河流域半丘陵半平川区。主产高粱、玉米、小麦、谷子,盛产梨。有机械、农机修理、水果加工等厂。公路通原平、定襄等地。古迹有赵村唐“修故伽蓝之碑”。(2)在江苏省通州市中东部、余丰河两岸,北濒团结河。面积47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东社镇,人口 2300。旧州志载,明为海滨滩地,渔人建社于此,因称长沙东社洲;后成集镇名东社。1949年置济凡乡,以纪念周济凡烈士。1958年改公社,驻白龙庙。1965年更名东社公社。1966年五甲公社析出,驻地迁今址。1983年改东社乡,2000年与唐洪乡合并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、水产品等。有建材、化工、机械、五金、刺绣、标牌等厂。五东、掘金等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黑芦堤 (隄)

    宋代称战国燕长城一段遗址名。在今河北徐水县东北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 太平兴国四年 (979),契丹入侵,刘延翰率众抗御,“崔彦进潜师出黑芦堤北,缘长城口,衔枚蹑敌后”。即此。

  • 通漠道

    在今山西大同市南。《新唐书·太宗纪》:贞观三年 (629),“并州都督李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,……以伐突厥”。

  • 枣园堡

    明正统四年 (1439) 筑,属宁夏中卫。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北枣园乡。嘉靖十八年 (1539) 改属西路广武营。清乾隆三年 (1738) 城圯,八年复建,设把总。村名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北部、黄河

  • 西安郡

    十六国后凉置,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南。《晋书·吕光载记》:东晋隆安元年(397)郭黁叛,“西安太守石元良率步骑五千赴难,与(吕)纂共击黁军,破之”。又《沮渠蒙逊载记》:段业神玺二年(398),“业筑西

  • 坞塔城

    辽建,在今吉林珲春市西北密江乡。《金史·太祖纪》:太祖“既破留可,还攻坞塔城,城中人以城降”。即此。即今吉林省珲春市西北密江村。金为上京路地。

  • 韩台 (臺)

    在今河北元氏县南韩台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元氏县: 韩台 “在县南三里泜水之阳,有土阜连续不绝,韩信出井陉攻赵,尝屯于此,因以名台”。

  • 来远县

    ①唐置,属瑞州羁縻州。本在营州界,神龙初寄治良乡县故广阳城(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北广阳城村)。后废。②高丽置,为保州治。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与新义州之间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保州来远县:“初徙辽西

  • 化北镇

    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泽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福清县“化南镇”条下:“镇北数里曰化北镇,泽朗巡司置此。相传隋时掠琉球五千户居此,因名。”古镇名。即今福建省福清市南泽朗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福州府福清县:

  • 柘沟集

    即今山东泗水县西北二十六里柘沟镇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1 《舆图志》: 泗水县西北有柘沟集。

  • 大加蜡

    即大加纳。今台湾省台北市的旧称。又作大加蚋、大佳腊、大嘉腊。今台湾省台北市的原始名称,系土著平埔族语的音译,意即“平坦浸水之地”。大致包括今台北市区的大部以及内湖区的平原地带。清康熙四十七年(17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