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燕郡
十六国后赵置,属兖州。治所在东燕县(今河南延津县东北)。后改属洛州。北魏废。
东晋初置,治东燕县(今河南延津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延津县、滑县等地。北魏废。
十六国后赵置,属兖州。治所在东燕县(今河南延津县东北)。后改属洛州。北魏废。
东晋初置,治东燕县(今河南延津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延津县、滑县等地。北魏废。
①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:崇明旧城,“《志》云,唐武德间,吴郡城东三百余里,忽涌二洲,谓之东、西二沙,渐积高广,渔樵者依之,遂成田庐”。元至正十二年(1352)徙崇明州治
①在今辽宁浑河上游。属建州女真哲陈部。《清太祖武皇帝实录》 卷1: 丁亥年 (明万历十五年,1587),“太祖领兵往攻洞城,克之,招降其城主甲海而回”。②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西北白砬子稍南。清乾隆《盛京
即蒙泉和惠泉的合称。在今湖北荆门市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8荆门军: 蒙泉 “在军城西。出于硖石山之麓,即蒙山也。南曰蒙,西北曰惠泉。每昼夜两潮水溢数寸。世传: 南出玉,北出珠。崇宁三年,巨蚌夜游北泉,
西周、春秋国名。允姓,都商密。在今河南内乡、陕西商州间。郭沫若《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》谓此都为都分支,故称“下鄀。”《左传》:僖公二十五年(前635),“秦、晋伐鄀”。杜预以为鄀本在商密,秦、楚界上小国
1949年初由下果洛达的海、鄂陵湖东岸及野马滩一带析置,驻哈姜 (今青海玛多县西北哈姜)。1950年改名曲麻莱设治局。1952年改为曲麻莱区。1953年迁治色吾沟。1954年改曲麻莱县。1941年由曲
明永乐十年 (1412) 置,属镇沅府。治所在禄平寨,又作六谷寨 (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南五十一里河口)。清废。明永乐十年(1412年)置,治今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,属镇沅府
①在今江西万年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饶州府万年县:石门街“在县(今青云镇)东南。水陆俱接贵溪县之神前街,亦与余干、安仁接界。为盗贼出没处,有巡司”。②即今江西波阳县北石门街镇。西晋广晋县治此。后降
①在今河北霸州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霸州 “莫金山” 条: “南山在州东七十里。乔林修竹,周匝十数里,为州之胜。” 后为河水冲毁,成为平陆。②即君山。又名荆南山。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二十里铜官山。《
隋大业元年 (605) 置,属岐州。治所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万家城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30普润县: “盖以杜、漆、岐三水灌溉田畴,民获利济,以为县名。” 大业三年 (607) 属扶风郡。十三年 (617)
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新安县置,为睦州治。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。《元和志》 卷25: “以县南有雉山,因名之。” 唐文明元年 (684) 复改新安县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初以新安县改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