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涧
在今河南睢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和四年(369),桓温北伐至枋头,以粮尽撤军,慕容垂率八千骑追之,“及温于襄邑。范阳王德先率劲骑四千伏于襄邑东涧中, 与垂夹击温,大败之,斩首三万级”。
在今河南省睢县东。东晋太和四年(369年),桓温伐燕不克而还,于此被燕军前后夹击,大败。
在今河南睢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和四年(369),桓温北伐至枋头,以粮尽撤军,慕容垂率八千骑追之,“及温于襄邑。范阳王德先率劲骑四千伏于襄邑东涧中, 与垂夹击温,大败之,斩首三万级”。
在今河南省睢县东。东晋太和四年(369年),桓温伐燕不克而还,于此被燕军前后夹击,大败。
在今西藏丁青县西北色扎一带。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见清乾隆《西藏志·外番》。
北齐置,为齐兴郡治。治所在白苟堆(今河南正阳县东南)。隋开皇初改为淮川县。古县名。北齐置,治今河南省正阳县东南。以治所白狗堆得名。为齐兴郡治。隋开皇初改名淮川县。
亦作凤女台。在今陕西宝鸡县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又有凤台凤女祠,秦穆公时,有箫史者,善吹箫,能致白鹄孔雀。穆公女弄玉好之,公为作凤台以居之,积数十年,一旦随凤去。”
即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七十六里榜罗镇。1935年9月中共中央在俄界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后,率领由红一、三军团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继续北上,迅速突破腊子口天险,到达通渭县榜罗镇。党中央根据陕北红军和陕北
①即今山东东部五龙河。源出山东栖霞县西北艾山。南流经莱阳市东,又南经五龙山下,又南入海。元马端临《文献通考》卷317:莱阳有五龙水。《寰宇记》卷20莱州莱阳县:“五龙山在县南二十里。有水五道于山下合流
三国吴改居风县置,属九真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北马江南岸。南朝宋为九真郡治。隋属九真郡。唐属南陵州。天宝中废。见“居风县”。
①西魏改宕渠县置,为通泉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4潼川府通泉县: “ 《图经》 云: 县东五里定惠寺,有泉出于崇山之顶,经夏江涨,其泉亦涌,县得名因于此。” 北周明帝时
即今贵州盘县特区南水塘镇。《清一统志·普安厅》 “高励铺”条下:“又有水塘铺……旧皆戍守处。”
亦作梅园。在今上海市闸北区西南部梅园路。《清一统志·松江府二》: 梅源市 “地名王庵。其地方幅十余里,土人俱植梅,花时香闻数里”。
亦名赤城山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三十里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江原县 “有青城山”。唐代为剑南道四大名山之一。《元和志》 卷31青城县: 青城山 “在县西北三十二里。《仙经》 云:此是第五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