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蜀戍
唐置,属升州。即今江苏句容县北六十里下蜀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肃宗上元元年(760),刘展军于白沙,李峘“悉锐兵守京口以待之。展乃自上流济,袭下蜀”,即此。北宋为句容县下蜀镇。
唐置,属升州。即今江苏句容县北六十里下蜀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肃宗上元元年(760),刘展军于白沙,李峘“悉锐兵守京口以待之。展乃自上流济,袭下蜀”,即此。北宋为句容县下蜀镇。
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西南7海里。水深约10米。长约6.5公里,宽约4公里,为珊瑚砾石滩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伊尔迪斯滩。1947年改名银砾滩。
在今河南获嘉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6获嘉县:同盟山“在县东北五里。武王伐纣,与诸侯同盟于此山”。
即瑷珲。旧城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东江东六十四屯界内。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另筑新城,在今黑河市南爱辉镇。清方式济《龙沙纪略·方隅》:“艾浑,在墨尔根东三百四十里,距五站。一名艾浒,言可畏也。镇城在黑
又作纳尔吉卫。明永乐五年(1407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呼兰河支流纳尔吉河流域。后废。
在今湖南吉首市市西北七十五里,与永绥(今花垣县)境之上高岩相接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谓“左倚峭壁,右临深涧,最为险阻”。清乾隆征苗时,屯永绥粮运于此。
又名江东桥。即今福建龙海市北江东桥。建于南宋嘉定年间。相传初建时,桥基屡建不稳,偶见有虎负子渡江,乃就该处水中礁上垒石建墩,桥基遂固。故又名虎渡桥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: 虎渡桥 “在龙溪县东四十里,
在今山西大同县东二十七里许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大同府:许家庄堡在“府东南九十里。嘉靖三十九年改民堡置戍守,万历三十九年增修。周三里有奇,堡当宣镇两镇之径道,虽近腹里,而地势平旷,嘉靖中尝为寇冲”。
在今贵州六枝特区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安顺府:伐木山在“(西堡长官)司南六十里。山高箐深,多材木”。
即今红河东源。在云南弥渡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赵州:白崖江“在州东南。《志》云,出白崖西山之毕钵罗窟,流经楚雄府定边县,为礼社江之上源,亦曰白崖川”。
在今河北易县西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“易水出西山宽中谷,东径五大夫城南,昔北平侯王谭不从王莽之政,子兴生五子,并避时乱,隐居此山,故其旧居,世以为五大夫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