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大峨寺左。一名凤嘴石。相传为楚狂陆通隐居处。明弘治年间改今名。明王世性 《游峨眉山记》: “歌凤台云接舆避楚而隐地也。”
清雍正八年(1730)改天全六番招讨司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在碉门城(今四川天全县)。咸丰《天全州志》卷1:天全山“在治北四十里。州因此山名也”。1913年改为天全县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改天全六番招
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西济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北十三里。四年 (621) 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分济源县置,治今河南省济源市北,属西济州。四年废入济源县。
西魏改白水郡置,属武州。治所在白水县(今甘肃武都县东北龙坝乡)。北周废。西魏时升白水县置,治今甘肃省武都县北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一带。北周时降为建威县。
亦作浪藏寺。在今四川得荣县。《清史稿·宣统本纪》: 宣统三年 (1911),赵尔丰奏: “浪庄寺喇嘛千余人许还俗。”
在今云南姚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姚安军民府:阳派河“在府西。自金秀山发源东流,汇为阳派河,入西汹溪,而合于青蛉河”。
又名鸡丘。治所在今河北永年县(临洺关)东南。《左传》:襄公三年(前570),“同盟于鸡泽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永年县东南。《左传》襄公三年(前570年):六月,鲁襄公会单子、晋侯、宋公、卫侯等“同盟于鸡
即清水。在今四川开县东北之东河,为小江 (开江) 支流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开县: “南有开江,彭溪之上流,有清江自县东流合焉。”白龙江支流。在四川省东北部。源出青川县西北摩天岭大草坪南麓,东南流经广元
一称成绵道。清代四川五分巡道之一。治所在成都府(今四川成都市)。辖成都、龙安二府,绵、茂两直隶州,松潘、理番、懋功三直隶厅,相当今四川青川、梓潼、金堂以西,壤塘、金川、丹巴以东,小金、新津、简阳以北地
西汉置,属巨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晋州市东南。东汉废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 建武四年(28),“进幸临平”。即此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晋州市东南。属巨鹿郡。东汉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