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良镇
即今山西襄垣县北下良乡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下良镇“在襄垣县北三十里”。
在山西省襄垣县东北部。面积174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下良村,人口2650。明嘉靖中置镇,1949年为襄垣县第五区。1953年设下良乡,1958年改公社,2000年置镇。为县主要产粮区之一,盛产杏仁。有煤、铁等矿。有洗煤、炼铁、石灰等厂和杏园。有公路接榆长公路。有宋韩庄庙、清化成寺等古建筑。
即今山西襄垣县北下良乡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下良镇“在襄垣县北三十里”。
在山西省襄垣县东北部。面积174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下良村,人口2650。明嘉靖中置镇,1949年为襄垣县第五区。1953年设下良乡,1958年改公社,2000年置镇。为县主要产粮区之一,盛产杏仁。有煤、铁等矿。有洗煤、炼铁、石灰等厂和杏园。有公路接榆长公路。有宋韩庄庙、清化成寺等古建筑。
1912年改和州置,属安徽安庆道。治所即今安徽和县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在安徽省东部。属巢湖市。面积 1412 平方千米。人口65.1万。辖13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历阳镇。和县古称历阳,因“县南有
西汉置,属千乘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。《史记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 载: 汉高帝六年 (前201),封丙倩为高宛侯。即此。东汉作“高菀县”,属乐安国。三国魏属乐安郡,作 “高苑县”。西晋属乐安国
即今江苏海安县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陈太建五年 (573) 攻北齐,“戎昭将军徐敬辩克海安城”。即此。即今江苏省海安县。南朝陈太建五年(573年)徐敬辩攻北齐,克此城。明常遇春筑为砖城。
唐永徽二年 (651) 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后废。
在今西藏聂荣县西南扎玛。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见清乾隆《西藏志·外番》。
1913年改多伦诺尔厅置,县治即今内蒙古多伦县。1914年划归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。1928年属察哈尔省。1950年划属内蒙古察哈尔盟。1958年改属锡林郭勒盟。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,与河北省相邻。属锡林
在今新疆皮山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叶尔羌》: 和什山 “在叶尔羌东南,奇勒扬山东北,叶什勒河发源东麓”。
今非洲毛里求斯之旧译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:“妙里士,西南海中岛屿也。周围数百里,为佛郎机所管辖。凡大西洋各国船回祖国必南行经葛剌八至地问,然后转西稍北行约一月可到此。”
在今甘肃通渭县北六十里华阳山上,四面险绝,沟堑纵横。清乾隆四十八年(1783),回民据此起义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二》:石峰堡“今设守备驻此”。在今甘肃省通渭县东北。清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四月,回
在今云南禄丰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广通县: 舍资河在 “县 (治今广通镇) 东五十里。源出武定府,东流入南安州界,至元江府境,下流入交趾河。今有铺、有堡、有巡司、有驿、有村,皆以舍资为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