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溪州
①五代晋天福五年(940)移溪州治于今湖南古丈县东北,改称下溪州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改为会溪城。
②南宋绍兴中置,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。后废。
北宋分溪州置,治今湖南省古丈县东北会溪坪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“北江蛮酋最大者曰彭氏,世有溪州,州有三,曰上、中、下溪,又有龙赐、天赐、忠顺、保静、感化、永顺州六,……总二十州,皆置刺史,而以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,十九州皆隶焉,谓之誓下。”熙宁八年(1075年)筑州城,赐名会溪,隶辰州。元废。
①五代晋天福五年(940)移溪州治于今湖南古丈县东北,改称下溪州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改为会溪城。
②南宋绍兴中置,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。后废。
北宋分溪州置,治今湖南省古丈县东北会溪坪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“北江蛮酋最大者曰彭氏,世有溪州,州有三,曰上、中、下溪,又有龙赐、天赐、忠顺、保静、感化、永顺州六,……总二十州,皆置刺史,而以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,十九州皆隶焉,谓之誓下。”熙宁八年(1075年)筑州城,赐名会溪,隶辰州。元废。
在江西省南昌市南郊。为历史悠久的著名道观。始建于东晋大兴四年(321年),为许逊之“净明真境”。唐贞观十五年(641年)改名天宁观,大和五年(831年)改为太乙观。北宋至和二年(1055年)敕建为天宁
楚国都称郢,战国时楚顷襄王为秦所败,迁都于陈 (今河南淮阳县),称郢陈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二十三年 (前224),秦王召王翦,出荆,“取陈以南至平舆,虏荆王。秦王游至郢陈”。即此。战国时楚顷襄王
唐末置,治所在今四川南充市西南八十五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唐长兴元年 (930) 十月,“ (董璋) 东川兵陷征、合、巴、蓬、果五州”。胡三省注: “遍考隋、唐 《地理志》、《五代职方考》、《元丰九
又名马莲滩镇。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二》:马莲镇“在白水县西北五十里秦山堡。有城。北出鄜延必由之路。甚险窄。明嘉靖间设巡司。今裁”。
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房山县: 挟河 “出县东南中浣谷,流入涿州界”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103: “挟河在 (房山) 县东南三十里,与涿州良乡交界。发源县之青龙潭东归公村,河亦名
在今浙江龙泉市西南小梅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:小梅隘在“县南小梅岭上……为入闽之间道,正统中设隘于此”。
在今云南玉溪市西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新兴州: 罗木箐河 “在州北。自晋宁州流入境,又西南流入临安府嶍峨县界”。
在今上海市闵行区南约二十四里。原名吴汇,后人取《滕王阁序》中“指吴会于云间”,改为吴会。《清一统志·松江府二》:吴会镇“元置邹城巡司于此,明裁”。
即额尔德尼招。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西南。方观承《松漠草从军杂记》诗注曰:“厄尔得尼招,在喀尔喀王策令部内。厄尔得尼,宝也,招乃招提省文。地产金银,故称宝寺。寺前有元至正年梵文碑,文犹可辨。”清雍
①在今河北宁晋县东北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斯洨水“东分为二水,枝津右出焉,东南流谓之百尺沟,又东南径和城北,又东南径贳城西,百尺沟东南散流,径历乡东而南入泜湖,东注衡水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赵州一》:百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