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碑镇
亦作上北镇。即今河北行唐县西北二十里上碑镇。清《畿辅舆地全图》行唐县:上碑镇在“县西北”。
在河北省行唐县中南部。面积25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上碑,人口5840。为县内四大古镇之一。传古时洪水淹没房舍,一攀上石碑者幸存,故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修配、棉油加工等厂。龙北公路经此。有上碑惨案碑。
亦作上北镇。即今河北行唐县西北二十里上碑镇。清《畿辅舆地全图》行唐县:上碑镇在“县西北”。
在河北省行唐县中南部。面积25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上碑,人口5840。为县内四大古镇之一。传古时洪水淹没房舍,一攀上石碑者幸存,故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修配、棉油加工等厂。龙北公路经此。有上碑惨案碑。
即今山东单县西南郭村镇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 单县西南有郭村集镇。
北宋置,属同官县。即今陕西宜君县南古寨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三》: 南古砦 “四面皆山峡,一径仅通,其顶宽平”。
1931年改逊河设治局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在逊河 (今黑龙江省逊克县西南逊河镇)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 卷2: “地濒逊河。” 故名。1942年并入逊克县。旧县名。1931年由逊河设治局升县,治今黑龙江
即今湖南益阳市东南泉交河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 卷1益阳县图: 县东南有泉交河。
1927年置,属云南普洱道。治所在今云南勐海县西三十八里勐遮。民国《云南省民政厅<有关各县更改县名>案卷》:“该县署驻地名五福山,故定名五福县。”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34年改南峤县。
亦作道孚城。唐吐蕃建,在今四川道孚县。王尧、陈践译注 《敦煌本·吐蕃历史文书》: 藏历马年 (682),“冬,芒辗细赞 (王) 与芒相达乍布二人于道孚城堡集会议盛”。
在今广东中山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古镇山“在香山县北八十里,西接新会县界”。山下即今古镇,清嘉庆时建炮台于此。
在今山西朔州市西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北魏登国二年 (387),“帝亲征刘显于马邑南,追至弥泽,大破之”。在今山西省朔州市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二年(387年),魏王拓跋珪引兵会后燕慕容麟击刘
一作金源边堡。金朝为防御蒙古所筑壕堑。天眷元年 (1138),婆卢火驻乌骨迪烈地时建,为东北路界壕。大定二十一年 (1181) 将界壕取直,“东北自达里带石堡子至鹤五河地分,临潢路自鹤五河堡子至撒里乃
即今山西襄汾县南十五里柴庄村。《魏书·长孙肥传》: 东晋元兴元年 (402),长孙肥击后秦姚平,“平退保柴壁,太祖进攻屠之”。即此。即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南、汾河东岸柴庄。东晋元兴元年(402年),北魏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