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上清宫

上清宫

①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西北八里邙山翠云峰上。唐高宗乾封元年(666)追尊老子李耳为玄元皇帝,玄宗开元二十九年(741)诏令两京诸州置庙祭祀,故唐代称上清宫为玄元皇帝庙,又因避玄宗讳改称元元皇帝庙,或称太微宫。老子被后人追尊为太上老君,故又俗称老君庙。上清宫金元已废。明伊王(太祖第二十四子朱㰘)妃方氏捐资重修。嘉靖二十四年(1545)道士张玄慕又募钱修建,把梁柱、椽、瓦以铁铸,配殿覆盖琉璃瓦,故明代以后又称上清宫为铁瓦琉璃殿。嘉靖三十四年(1555)地震,殿宇被毁。清代和民国初又予重修。

②在今安徽贵池市南清溪镇东端。为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,于西晋永嘉年间自汉中移居龙虎山后所建。唐名真仙馆。宋大中祥符间改上清观,政和中敕改上清正一宫。清名太上清宫。现存部分为清代所建。有福地门、九曲巷、下马亭、午朝门、钟楼、龙虎仙峰、玉门殿、东隐院及元、明石刻等珍品。

③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之高台山上。为青城山道教主要宫观之一。始建于晋,五代前蜀王衍建行宫于此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5永康军:上清宫“在高台山丈人祠之侧,晋朝立宫于上,夜则神灯遍空。其东北有天师手植栗十七株”。南宋范成大、陆游均曾游览上清宫。范成大《吴船录》:“宫在峰顶,岷山数百峰,悉在栏槛下,如翠浪起伏,势皆东倾。”今宫为清建,左有鸳鸯井,右有麻姑池。顶为呼应亭, 日出、云海、神灯为上清宫三大自然景观。


又称上清观。在江西省贵溪市上清镇东端。为道教历代天师进行宗教活动场所,两大支派之一正一道著名道观。东汉张道陵后裔世居于此。传始建于西晋,初名传箓坛。唐会昌年间,敕建龙虎山道观,赐名真仙观,武宗亲书匾额。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始改名上清观。政和三年(1113年)升为“上清正一宫”。元至大三年(1310年)改称上清正一万寿宫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又改称太上清宫,简称上清宫。历经火灾兵毁,仅存元代大铜钟及部分碑刻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游安县

    南朝梁、陈间置,属绥建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。唐初改名洊安县。古县名。隋大业时置,治今广东省怀集县西北。属熙平郡。唐初为齐州治,至德二年(757年)改为洊安县。

  • 隆庆池

    亦名龙池、九龙池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。《唐中宗实录》: “则天时,长安城东隅,民王纯家井溢,浸成大池数十顷,号隆庆池。相王子五王立第于其北,望气者言有帝王气。景龙二年,幸隆庆池以厌之。” 宋敏求 《长

  • 夷陵郡

    隋大业三年(607)改硖州置,治所在夷陵县(今湖北宜昌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、枝城、远安等市县地。唐初改为硖州。天宝元年(742)复为夷陵郡,治所在夷陵县(今宜昌市)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硖州

  • 马神山

    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1榆林镇“红山”条下:“又马神山在镇东北二里,秋祭马社于此,因名。”

  • 骨斯讹鲁朵

    即虎思斡耳朵。西辽都城。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南岸托克马克东南二十里布拉纳古城遗址。《金史·粘割韩奴传》: 大定中,回纥移习览言:“本国回纥邹括番部。所居城名骨斯讹鲁朵,……先时契丹至不能拒,因臣之。契

  • 范阳县

    ①秦置,属广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定兴县西南四十里固城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 “应劭曰: 在范水之阳。” 故名。《史记·张耳陈余传》: 武信君“因使蒯通赐范阳令侯印”。即此。西汉属涿郡。更始三年 (25)

  • 干崖宣抚司

    明正统九年(1444)升干崖长官司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东三十里旧城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盈江县大部及境外部分地区。弘治元年(1488)迁治今县南十三里闷掌。清属腾越厅,顺治十七年(1660)

  • 同并县

    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属牂柯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弥勒县城附近。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属建宁郡。西晋咸宁五年(279)废。东晋哀帝时复立,仍属建宁郡。南朝梁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云南省弥勒县境(

  • 江南西道观察使

    唐广德二年(764)以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更名,治所在洪州(今江西南昌市)。长期领有洪、江、信、袁、抚、饶、虔、吉等八州之地,约当今江西全省。龙纪元年(889)升为镇南节度使。

  • 大复山

    在今河南桐柏县东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南阳郡平氏:“桐柏大复山,淮水出。”注引《荆州记》曰:“桐柏淮源涌发,其中潜流三十里,东出大复山南,山南有淮源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