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上栗镇

上栗镇

北宋置,属萍乡县。即今江西萍乡市北上栗镇。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上栗镇“在萍乡县北七十五里。依山南北,有街市一里余”。清时有安乐巡司驻此。


在江西省上栗县西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0.4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上栗市,人口 1.1 万。唐时形成聚落,以地处栗水河畔栗树林上首,故名上栗。后渐成集市,明、清时称上栗市。清乾隆年间在此设巡检司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设栗江镇,宣统二年(1910年)设同知驻此。1950年设栗北、栗南二街道办事处,1953年复设上栗镇。1976年为萍乡市上栗区治。1997年置上栗县,为县治。产稻、甘薯等,特产优良种猪“秋江猪”,盛产竹木。所产烟花鞭炮有名,有水泥、啤酒、制鞋、印刷等厂和农贸、服装市场。万上公路、319国道经此。古迹有万寿宫、回龙古寺罗汉松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湾村

    在今江西永新县西南三湾乡。1927年9月底,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队伍到达永新县三湾村,进行了“三湾改编”,在团、营、连建立党组织,并建立士兵委员会,确定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和新型的官兵关系,从政治上、组织上奠

  • 双庙子镇

    在今吉林德惠市南双庙子村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吉林德惠县:“县属双庙子在乌海驿东北十二里。……为附近农村杂货食品料之供给市场。”在辽宁省昌图县东部。面积82.7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

  • 谈家洲

    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长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镇江府丹徒县: 谈家洲在 “府西北六里江中。近时新积沙洲也。横列大江,为京口扼束之地。《江行记》: 大江东下,金山扼其中流,江水两分,自山而东,中流稍缓,

  • 东宫

    ①六朝宫苑名。三国吴造,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寺南,古台城东南。晋曾改为永安宫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21“东宫”条:“晋永安宫即吴东宫,在台城东南。”《梁书·侯景传》:太清二年(548),侯景攻台城,“

  • 可渡关

    在今云南宣威市东北可渡乡。明洪武初建。清有巡司驻防。在云南省宣威市区北可渡村。地处云、贵两省交界处。有可渡关城址、古驿道、古炮台等古迹。可渡关城址呈椭圆形,南北长230米,东西宽110米,开有南北两关

  • 李公堤

   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岳州府巴陵县“偃虬堤”条下:“又李公堤,在府城东北, 直接城陵矶, 长十五里。旧本湖地,水涨病涉。弘治中,郡守李镜筑堤建桥,人以为便。”

  • 爱毕哈河

    即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(百灵庙) 东北艾不盖河。《清一统志·茂明安》: 爱毕哈河 “在旗西北七十里。源出刻勒峰,东流经古尔板喀喇山,入喀尔喀界”。清张穆 《蒙古游牧记》 卷5喀尔喀右翼部: “

  • 壬庄卡

    在今广西靖西县南六十里壬庄乡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归顺州图:南有壬庄墟。有外委戍守。

  • 风洞山

    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金筑安抚司:风洞山“在(白纳长官)司西。山腹有洞,风贯其中,有声如雷”。即“叠彩山”。

  • 和山寨

    在今广东兴宁市东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89兴宁县: 和山堡在 “城东十里。内有小村五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