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门
即砥柱山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。唐赵冬曦《三门赋序》:砥柱山之六峰,“其最北有两柱(即今鬼门岛、神门岛)相对,距崖而立,即所谓三门也”。清雍正《河南通志》卷15:“康熙四十三年,陕甘总督博济等疏称:会勘三门在陕州东北四十里。两岸石山,凿分三涧, 中流谓之神门,水势正溜;南岸谓之鬼门,水更汹涌;北岸谓之人门,水势舒缓。”
即砥柱山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。唐赵冬曦《三门赋序》:砥柱山之六峰,“其最北有两柱(即今鬼门岛、神门岛)相对,距崖而立,即所谓三门也”。清雍正《河南通志》卷15:“康熙四十三年,陕甘总督博济等疏称:会勘三门在陕州东北四十里。两岸石山,凿分三涧, 中流谓之神门,水势正溜;南岸谓之鬼门,水更汹涌;北岸谓之人门,水势舒缓。”
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岸兰沙。中世纪时东西方船舶多泊此。见南宋周去非 《岭外代答》 卷2“故临国”条。南宋赵汝适 《诸蕃志》 有专条记述。
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抚宁县: 裂头山 “群山环绕,一峰高耸,顶有数尖,因名。亦曰前裂头山,以东有七峰相连,极东而尖出者,为后裂头山”。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建武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兴文县“鸡冠岭砦”条下:“其相近又有内官、钓猴诸砦。……内官砦曰武宁砦,其地广衍,旁皆沃壤,遂均田授甿,即其列雉为城,设官屯戍,诏赐名为建武所。”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置,属威州。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境。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 废入威楚县。古县名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,治今云南省楚雄市境内。属威楚路。至元二十一年废。
即石梁河。今安徽天长市北白塔河。古水名。又名石梁溪、石梁河。即今安徽省天长市境内白塔河。《南齐书·高帝纪》:南朝宋泰始中,萧道成破薛安都兵,“进屯石梁涧北”,即此。参见“白塔河(2)(1)”。
①西汉置,属鄣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泾县西青弋江西岸。以泾水为名。元封二年 (前109) 属丹阳郡。西晋属宣城郡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于县置猷州;八年 (625) 州废,仍属宣州。南宋属宁国府,嘉定三年
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天河县: 思吾溪 “在县东南二里。下流亦入龙江”。
1914年改太平县置,属江苏金陵道。治所即今江苏扬中市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94年改设扬中市。旧县名。1914年改太平县置,治今江苏省扬中市三茅镇。1994年撤销,改设扬中市。
在今河南桐柏县东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桐柏县: 高老山 “一名栲栳山。一名高乐山,皆高老之讹也。峰峦峻起,高出群山”。
西汉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“县对无水,因以氏县。”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湖南省芷江县东北。以在无水之阳得名。属武陵郡。东汉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