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都县
1941年由三合、三都二县合并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。取二县各一字为名。1957年改设三都水族自治县。
旧县名。1942年合三合、都江二县置,治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镇。1956年改设三都水族自治县。
1941年由三合、三都二县合并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。取二县各一字为名。1957年改设三都水族自治县。
旧县名。1942年合三合、都江二县置,治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镇。1956年改设三都水族自治县。
1914年由原口北道袭置(张北、独石、多伦三县除外),属直隶省。治宣化县(今河北宣化县)。辖境约当今河北西北部、北京市延庆内外长城之间地区。1928年废。清康熙元年(1662年)裁怀隆道置。治宣府镇(
①西汉景帝五年 (前152) 改常山郡置,治所在真定县 (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平以南,曲阳、正定、藁城、赵县以西,内丘以北地区。元鼎三年 (前114) 复为常山郡。东汉永平十五年 (
在今广西龙州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5龙州:叫抱山“在州城南”。
一作栎邑。春秋时属晋,在今陕西西安县东北武屯乡古城村附近。战国时入秦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孝公元年 (前361),“徙治栎阳,且欲东伐,复缪公之故地”。后于此置栎阳县。(栎yuè) 古邑名。又作栎邑。
一名高陂。即今福建永安县东北六十二里高陂乡。明正统中置太平巡司于此。
元至元十一年(1274)改德源千户置,属大理路。治所在德源城(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三十六里,邓川镇东北郊)。明、清属大理府。万历二十八年(1600)迁治来凤冈(今洱源县东南三十二里旧州),崇祯十三年(16
又名西漳河、小漳水。即今山西沁县西之西河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 铜鞮水 “出铜鞮县西北石隥山,东流与专池水合,……铜鞮水又东径铜鞮县故城北,……又东径襄垣县,入于漳”。
元至元三十年 (1293) 改羁縻柔远州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。三十一年 (1294) 升为散毛府。
①秦置,属汉中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安康市西北四里汉水之北。东汉为西城郡治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)为魏兴郡治。晋属魏兴郡。北魏移治汉水之南,即今安康市。北周天和四年(569)废。隋义宁二年(618)复改金
即浮山。今山东潍坊市西南二十里之符山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1: 潍州北海县 “有浮烟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