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道堰镇
即今四川郫县北十五里柏条河南岸三道堰镇。民国《郫县志》卷1:三道堰“在城北十五里,属芶村。此处有水路,上通崇宁万寿桥,下达成都省北门”。
在四川省郫县北部。面积36.1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道堰,人口1200。清初于柏条河筑堰渠,以地处第三道堰,故名。1949年为永定乡,1958年为红旗公社,1980年改名三道堰公社,1984年社改乡,1985年置镇。盛产韭菜、圆根萝卜。有尼龙、水电、水泥预制、酿造等业。成都市自来水公司驻此。郫彭公路经此。有先秦古城遗址。
即今四川郫县北十五里柏条河南岸三道堰镇。民国《郫县志》卷1:三道堰“在城北十五里,属芶村。此处有水路,上通崇宁万寿桥,下达成都省北门”。
在四川省郫县北部。面积36.1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道堰,人口1200。清初于柏条河筑堰渠,以地处第三道堰,故名。1949年为永定乡,1958年为红旗公社,1980年改名三道堰公社,1984年社改乡,1985年置镇。盛产韭菜、圆根萝卜。有尼龙、水电、水泥预制、酿造等业。成都市自来水公司驻此。郫彭公路经此。有先秦古城遗址。
①秦置,为九原郡治。治所或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堡子湾古城(一说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沟口古城堡)。秦末地入匈奴,郡、县俱废。西汉元朔二年(前127)复置,为五原郡治。东汉建武中徙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
即战国魏曲沃邑。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。
即逢泽。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“百尺陂即古之逢泽也。徐广《史记音义》曰, ‘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’。汲郡墓《竹书纪年》作‘秦孝公会诸侯于逢泽’,斯其处也。”见“逢泽(2)”。
①西汉置,属上郡。治所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沮河北岸。东汉废。②北魏置,属赵平郡。治所即今陕西长武县北五里浅水村。西魏大统十四年 (548) 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沮河北岸。属上郡。东汉
在今河北滦南县南六十里大庄河。旧为青河入海处。明置刘家口关。清设把总驻守。
西晋改杜县置,属京兆郡。治所在今陕西长安县东杜陵南五里。北魏神䴥四年(431)复为杜县。古县名。西晋以杜县改置,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。属京兆郡。北魏复为杜县。
在今广东乐昌市东北。《水经·溱水注》:“泷水又南合泠水。泠水东出泠君山。山,群峰之孤秀也。晋太元十八年,崩十余丈。于是悬涧瀑挂,倾流注壑,颓波所入,灌于泷水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乐昌县: 泠君山
在今江西万载县西北境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
又名石桥镇。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引《十国纪年》:“宋伐南唐,吴越亦取其江阴宁远军石桥寨。”
一名汉伯渠。在今宁夏北部黄河东岸。相传汉武帝时开凿。清吴广成《西夏书事》作汉伯渠。又称汉延渠。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东岸灌溉渠道。相传始凿于汉,唐称汉渠,元以后又称汉延渠。自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西南引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