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迤
明时云南省以昆明为中心,分为迤东、迤西两部分。迤东包括今滇东及滇南,迤西即滇西。清初置迤东、迤西两道,乾隆时分迤东道为迤东、迤南两道,迤南专辖滇南,合称三迤。
明时云南省以昆明为中心,分迤东、迤西两部分。迤东包括今滇东及滇南,迤西即滇西。清初置迤东、迤西二道,乾隆时分迤东道为迤东、迤南二道,迤南道专辖滇南,合称三迤。
明时云南省以昆明为中心,分为迤东、迤西两部分。迤东包括今滇东及滇南,迤西即滇西。清初置迤东、迤西两道,乾隆时分迤东道为迤东、迤南两道,迤南专辖滇南,合称三迤。
明时云南省以昆明为中心,分迤东、迤西两部分。迤东包括今滇东及滇南,迤西即滇西。清初置迤东、迤西二道,乾隆时分迤东道为迤东、迤南二道,迤南道专辖滇南,合称三迤。
即今广东平远县南之大柘河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大柘水“在平远县东南。源出阳洞,东流经关上,合河头溪”。
又作棣华馆。唐置。即今陕西丹凤县西北棣花乡。
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分京西路南部地置,治所在襄阳府 (今湖北襄樊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及河南伏牛山以南,四川大巴山与湖北荆山以北,陕西子午河以东,河南桐柏及湖北随州、京山以西地区。南宋时有所
即坤山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五十八里,东平湖西岸。山上有马跑泉。古山名。即今昆仑山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昆(崑)山之玉不出。”
古地区名。从五代至宋、金,习惯上将今河北省太行山以东、军都山、燕山迤南地区,统称为山前。初无确定的地域,至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后,才有山前八州的名目。北宋末年所称山前,包括宋人企图收复的山南失地全部,当
即今湖北襄樊市西万山。东汉张衡《南都赋》曰:“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。”《水经·沔水注》谓“汉皋,即万山之异名也”。《元和志》卷21襄阳县:万山“一名汉皋山,在县西十一里,与南阳郡邓县分界处。古谚曰:襄阳
①西汉高帝四年(前203)置,治所在上蔡县(今河南上蔡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颍河、淮河之间,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,安徽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地区。东汉徙治平舆县(今河南平舆县北)。三国魏徙治新息
1934年合金河、平河二设治区置,各取一字为县名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。1985年改设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36年以金河、平河两设治局合置,治今云南省金平苗族瑶
①在今浙江龙泉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:石马山“在县北五十里。峰峦秀耸,为群山冠。旁有洞穴,凡数十处”。②在今广东龙门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一》:石马山“在龙门县北八十里。县境诸山,此为最高。
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南张纲镇。东汉时广陵太守张纲于此开张纲沟,镇因沟为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