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百坑水
①即今江西安远县南九曲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安远县:三百坑水“在县南四十里。有三百坑水源出焉,东流一百五十里至九洲河始通舟楫。又二百五十里入广东龙川县界,而为东江”。
②即今广东东江上源定南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安远县:“又南有三百坑水,下流入广东龙川县。”
①即今江西安远县南九曲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安远县:三百坑水“在县南四十里。有三百坑水源出焉,东流一百五十里至九洲河始通舟楫。又二百五十里入广东龙川县界,而为东江”。
②即今广东东江上源定南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安远县:“又南有三百坑水,下流入广东龙川县。”
即赤山湖。在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三十里。《梁书·沈瑀传》:“(齐)明帝复使沈瑀筑赤山塘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20句容县:绛岩湖,“《志》云,吴赤乌中,筑赤山塘,引水为湖,历代皆修筑,后废”。又称赤山湖。在今江
古为肃慎。北魏为勿吉。隋唐称为靺鞨。分布在今吉林长白山以北,松花江、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,东至海。《隋书·东夷传·靺鞨》: 凡粟末、伯咄、安车骨、拂涅、号室、黑水、白山七部,“而黑水部尤为劲健”。
①故址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南三十里七宝山上。三国魏筑,与东关相对峙。《方舆胜览》卷48无为州:七宝山“在巢县。濡须山谓之东关,七宝山谓之西关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无为州巢县:“东南有七宝山,与含山县濡须山
在今甘肃康乐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0临洮府狄道县: 夏牟山 “在府西三十里。《志》 云: 山下牟麦特盛,因名”。
①在今湖北枣阳市南三十里。《后汉书·城阳恭王祉传》: “初,建武二年,以皇祖、皇考墓为昌陵,置陵令守视; 后改为章陵。”②唐文宗李昂的陵墓。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北天乳山下。《寰宇记》 卷31富平县: “唐
在今陕西凤翔县东北二十五里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雍水又东南流与横水合,水出杜阳山,其水南流谓之杜阳川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四年(621),岐州刺史紫绍“破突厥于杜阳谷”。即此。
清于平番堡置,属松潘镇。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一百二十六里镇江关乡南。《清一统志·松潘直隶厅》:平番营“地名黄沙坝。其地宽平,可容千骑,为四十八砦番夷出入之地。明万历十四年建城堡,周一里有奇。本朝设都司驻防
①即今河南信阳县游河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油水 “出 (平春) 县西南油溪,东北流径平春县故城南,……又东北注于淮”。《清一统地 ·汝宁府一》:游水 “在信阳州西五十里,合白鹭水,至卓斧山下入淮”。②一
1913年由海东道改置,属甘肃省。治西宁县(今青海西宁市)。辖境约当今青海门源、大通、湟源、贵德、贵南以东,贵南、同仁以北地区。1927年废。1914年6月由海东道改名,治西宁县(今青海西宁市)。属甘
明洪武五年(1372)改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三都镇。正统三年(1438)改属贵州宣慰司。万历间属定番州。清以后废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置,治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