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王陵
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秦山之巅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“又东北径三王陵,东北出焉。三王或言周景王、悼王、定王也。魏司徒公崔浩注《西征赋》云:‘定当为敬。’子朝作难,西周政弱人荒,悼、敬二王与景王俱葬于此。故世以三王名陵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元年(618),李建成、李世民率军至东都洛阳。引还,设三伏“于三王陵”。大破东都追兵于此。
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、涧河南岸。即周景王、悼王、敬王之陵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元年(618年),李世民自东都城下引军还,恐城中追蹑,乃设三伏于三王陵以待之”,即此。
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秦山之巅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“又东北径三王陵,东北出焉。三王或言周景王、悼王、定王也。魏司徒公崔浩注《西征赋》云:‘定当为敬。’子朝作难,西周政弱人荒,悼、敬二王与景王俱葬于此。故世以三王名陵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元年(618),李建成、李世民率军至东都洛阳。引还,设三伏“于三王陵”。大破东都追兵于此。
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、涧河南岸。即周景王、悼王、敬王之陵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元年(618年),李世民自东都城下引军还,恐城中追蹑,乃设三伏于三王陵以待之”,即此。
北宋崇宁二年(1103)升进贤镇置,属洪州。治所即今江西进贤县。南宋属隆兴府。元属龙兴路。明属南昌府。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。1927年直属江西省。在江西省中北部。属南昌市。面积 1952 平方千米。人口
在今陕西省中部。源出耀县西北界,东南流经三原县西与冶谷河合,又东流至临潼县入渭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五丈渠水 “出云阳县石门山,谓之清水。东南流径黄嵚山西,又南入祋祤县,历原南出,谓之清水口”。《清
即滮池。又名圣女泉、水池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京兆郡长安县有 “滮池水”,即此。
明景泰六年(1455)析政和、福安二县部分地置,属建宁府。治所在杨梅村(今福建寿宁县治鳌阳镇)。冯梦龙《寿宁待志》:相传“浙之景宁、泰顺、庆元与闽之福宁(当为寿宁)四县并设于景泰七年,为‘景泰庆寿’四
北宋皇祐中置,属邕州横山寨。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北向都镇东。元属田州路,迁治向都镇西北五里,延祐间迁于岜捧村(今向都镇东四十里)。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)改为向武军民千户所,三十二年(1399)复改
又名统幕、土幕、土木。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十五里土木乡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武德六年(623),“高开道所部弘阳、统漠二镇来降”。后讹为土木。明永乐初置堡。古镇名。唐初高开道据怀戎时所置,即今河北省怀来县
在今上海市松江县中山小学内。建于唐大中十三年 (859)。幢高9.30米。现存二十一级,各级均有雕刻,内容为莲瓣、狮首、蹲狮、力士、海浪、郡主礼佛图,幢身刻陀罗尼经,并有题记、捐款人姓名及建幢年代。1
指今四川青衣江支流安河溪。《元和志》卷32洪雅县: “县西有洪雅川,以名县。”
在今陕西商州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 商州》“清池水” 条下: “又泉水在州北七十里,源出泉村集,径马角辋峪,至上板桥合荆水。”
在今湖南蓝山县北四十里。岩洞甚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1桂阳军: 蓝岭 “在平阳,跨蓝山县界,故曰蓝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