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溪

三溪

①即今浙江嵊县西四十二里镇基乡驻地三溪村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咸通元年(860),裘甫“设伏于三溪之南,而陈于三溪之北”。即此。

②在今福建长乐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引《旧志》:“福清县诸溪,汇于破石潭,分流为三如鼎足,亦名鼎溪。历四十里,转由东山港入海。”

③即大溪。今福建泰宁县南之泰宁溪。《清一统志·邵武府》:大溪“在泰宁县南。源出邵武县官尖峰麓,亦曰三溪。西流入县界,合龙湖东西两溪之水,又西合交溪、梅林、朱口、福山诸溪,又西合龙门溪、长兴溪,又西合三溪、黄溪,至县东一里,潴为何潭。又西经县西南三十里梅口,与建溪之绥江合,为双溪渡。复折而东南,经县南四十里,为青洲渡。又东南合将乐县界竹洲溪,而为延平西溪之上源”。

④在今福建建宁县东北。《舆地广记》卷34邵武军建宁县有“三溪”。《清一统志·邵武府》:三溪“在建宁县东北。一曰永城溪,与周平溪合,经横田口,又合楚溪支涧水入大溪”。

⑤在今四川綦江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0三溪县:以僰溪、东溪、葛溪三溪合流因名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三溪,“《寰宇记》:唐正观置县,以此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綦江县:三溪“在县南,流合綦江。有三溪渡。杨应龙作乱时,以此为播界。应龙陷綦江,退屯三溪。即此”。


(1)古水名。(1)即今浙江省曹娥江上源剡溪、澄潭溪、新昌溪嵊州市汇合后的合称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咸通元年(860年),裘甫军“设伏于三溪之南,而陈于三溪之北”,唐军大败,即此。(2)在今重庆市綦江县东南有三条溪流合綦江。明万历二十七年(1599年),播州土司杨应龙陷綦江,以三溪等为播界,即此。(2)即今安徽省旌德县西北抱麟溪、陶环溪、丰溪的合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十八渡岭

    在今江西万载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袁州府万载县:十八渡岭在“县北四十里。旧时路在岭下,循环一水,往来凡十八渡。后人避路岭上,遂免迂陟”。

  • 天王险寨

    在今湖北随州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随州“铁岭寨”条下:“北八十里有天王险寨。正德中刘丙擒贼于此。”

  • 金宝城

    唐南诏置,属镇西节度。在今缅甸克钦邦密支那。南诏后期属丽水节度。在今缅甸克钦邦密支那迈立开江西北岸。唐天宝后属南诏丽水节度。《蛮书》:“从腾充过宝山城,又过金宝城以北大赕,周回百余里,悉皆野蛮,无君长

  • 罗昌市

    即今安徽庐江县南罗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二》: 沙溪市 “又三十五里为罗昌市”。

  • 肤 (膚) 施

    战国赵邑,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南七十五里鱼河堡附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惠文王三年(前296),“灭中山,迁王于肤施”。即此。后地入秦,于此置肤施县”。

  • 南丹阳郡

    南朝梁末置,治所在采石镇 (今安徽马鞍市西南)。陈天嘉五年 (564) 废。

  • 壶口

    即壶口关。一名壶关。在今山西黎城县东北东阳关。《左传》: 哀公四年 (前491) 十二月,“国夏伐晋,取……壶口”。

  • ①即陶唐氏。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。晋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: “尧都平阳,于 《诗》 为唐国。”②商伐方国。祁姓。相传为尧的后裔。故址在今山西翼城县西二十里唐城村。为周成王所灭,后为其弟叔虞的封地。《史记·

  • 东夏渡

    即今安徽郎溪县西北东夏镇。明嘉靖《建平县志》卷1《坊乡》:东夏保“在县西二十里临湖乡”。有东夏渡。清光绪《广德州志》卷11建平县《市镇》:东夏镇在“县西二十里”。

  • 红坪县

    一作洪平县。1935年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青林乡(今四川广元市东北青林乡)。1935年5月废。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5年1月由四川省广元县析置,治今广元市青林。同年5月红军北上后撤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