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江渡
①在今湖南会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会同县:“三江渡在县南五里。”
②在今四川芦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芦山县:三江渡“在县南十里。路通天全六番。《志》云:三江渡水注多功峡,入平羌江”。
①在今湖南会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会同县:“三江渡在县南五里。”
②在今四川芦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芦山县:三江渡“在县南十里。路通天全六番。《志》云:三江渡水注多功峡,入平羌江”。
①即今山西中阳县东南川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永宁州宁乡县: 清水在 “县南三十五里。北流经州西南十里,合东川水入黄河”。②黄河支流。即今山西垣曲县南亳清河。源于今山西闻喜县东,东南流经垣曲县南入黄河。
在今浙江临海市城区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台州:大固山“在州城内,州廨宇在其下。晋隆安末孙恩为寇,刺史章景休率士庶于此山,凿山为堑守之,贼不敢犯,因得名”。
即今广东化州市北之罗江。《寰宇记》 卷167石龙县: “陵水从禺州扶莱县界流入,会罗水,二水相合为罗陵水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16化州: “二水乃陵水、罗水也。……昔有陵、罗二姓居二水之滨,因名之。
唐至德二年(757)改军安县置,属九真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安定东马江南岸。乾元初属爱州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至德二载(757年)以军安县改置,治今越南清化省安定东马江南岸。属镇南都护府。后废。
①北齐置,故址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。北周宣帝改置临河县。②北宋熙宁七年(1074)废永和县为镇,属安阳县。即今河南安阳县东四十里永和乡。③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庐陵县
①又作褒信。东晋侨置,属新蔡侨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境内。南朝宋属南新蔡郡。南齐后废。②南齐改西苞信县置,属北新蔡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西。梁为义州义城郡治。隋开皇初改为殷城县。③亦作包信县。南朝宋改
元置,在今四川甘洛县西。
即剑门关。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。《宋史·王全斌传》: 乾德中,自来苏砦 “出剑关二十里,至清强店,与大路合”。
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前卫镇。辖境相当今辽宁绥中县地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广宁前屯卫:“西有麻子峪,有铁场。东南为山口峪,有盐场。”清初废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
即今湖北武昌县(纸坊镇)东十六里五里界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江夏县(今武汉市武昌区)东南有五里界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