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汊城
在今山东陵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李师古传》:“棣州有蛤盐池,岁产盐数十万斛。……蛤为纳所据以专利……纳乃筑垒德州南,跨河以守蛤,谓之三汊。”后王武俊“率兵取蛤、三汊”。德宗遣使者谕武俊罢兵,“师古亦隳三汊”。
在今山东省陵县东南。唐代棣州有蛤盐池,岁产盐数十万斛,为李纳所据以专利。纳筑垒德州南,跨河以守蛤,谓之三汊城。《资治通鉴》:贞元八年(792年),纳子李师古袭位,冀帅王武俊引兵“将取蛤及三汊城,师古遣赵镐将兵拒之,上遣中使谕止之”,即此。
在今山东陵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李师古传》:“棣州有蛤盐池,岁产盐数十万斛。……蛤为纳所据以专利……纳乃筑垒德州南,跨河以守蛤,谓之三汊。”后王武俊“率兵取蛤、三汊”。德宗遣使者谕武俊罢兵,“师古亦隳三汊”。
在今山东省陵县东南。唐代棣州有蛤盐池,岁产盐数十万斛,为李纳所据以专利。纳筑垒德州南,跨河以守蛤,谓之三汊城。《资治通鉴》:贞元八年(792年),纳子李师古袭位,冀帅王武俊引兵“将取蛤及三汊城,师古遣赵镐将兵拒之,上遣中使谕止之”,即此。
西汉神爵二年 (前60) 置,属金城郡。治所即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西北长宁驿古城。《水经· 河水注》: 河关县 “盖取河之关塞也”。东汉改属陇西郡。西晋初废。惠帝复置,属狄道郡。《晋书
①隋仁寿四年(604)升汉源镇置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北四十里九襄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2汉源县:“因汉川水为名。”大业初属临邛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为登州治, 九年(626)属雅州,贞观二年(6
元末明玉珍改高罗宣抚司置,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高罗镇。明初废。洪武六年 (1373)复置,七年 (1374) 废。永乐四年 (1406) 复置,属忠建宣抚司。清改为高罗土司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置
即今河南禹州市东南三十六里黄岗店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12: 同治五年 (1866) 七月,清军 “至禹州黄冈寨”。
在今北京故宫乾清宫之西。明建,初名肃雍殿,万历十一年(1583)改为弘德殿。清穆宗曾就读于此。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舒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 125 怀宁县:皖城 “其城居皖水之北,遂号为皖城”。七年 (624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今安徽省潜山县北
即今福建长乐市西北闽江南岸洋屿。旧属闽侯县,向为海防重地。清光绪《新绘七省沿海要隘全图》:长乐县西有羊屿。
亦作赐支河。指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黄河河段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 羌地 “滨于赐支,至乎河首,绵地千里。赐支者,《禹贡》 所谓析支者也”。无弋爰剑曾孙忍时,“忍季父卬畏秦之威,将其种人附落而南,
1921年由荆南道的恩施、宣恩、建始、利川、来凤、咸丰、鹤峰七县置,属湖北省。治恩施县 (今湖北恩施市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建始、鹤峰以西地区。1932年废。1921年8月由荆南道恩施、宣恩、建始、利川、
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北江口镇。西晋属汝阴郡。南朝宋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