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汊城
在今山东陵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李师古传》:“棣州有蛤盐池,岁产盐数十万斛。……蛤为纳所据以专利……纳乃筑垒德州南,跨河以守蛤,谓之三汊。”后王武俊“率兵取蛤、三汊”。德宗遣使者谕武俊罢兵,“师古亦隳三汊”。
在今山东省陵县东南。唐代棣州有蛤盐池,岁产盐数十万斛,为李纳所据以专利。纳筑垒德州南,跨河以守蛤,谓之三汊城。《资治通鉴》:贞元八年(792年),纳子李师古袭位,冀帅王武俊引兵“将取蛤及三汊城,师古遣赵镐将兵拒之,上遣中使谕止之”,即此。
在今山东陵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李师古传》:“棣州有蛤盐池,岁产盐数十万斛。……蛤为纳所据以专利……纳乃筑垒德州南,跨河以守蛤,谓之三汊。”后王武俊“率兵取蛤、三汊”。德宗遣使者谕武俊罢兵,“师古亦隳三汊”。
在今山东省陵县东南。唐代棣州有蛤盐池,岁产盐数十万斛,为李纳所据以专利。纳筑垒德州南,跨河以守蛤,谓之三汊城。《资治通鉴》:贞元八年(792年),纳子李师古袭位,冀帅王武俊引兵“将取蛤及三汊城,师古遣赵镐将兵拒之,上遣中使谕止之”,即此。
在今贵州盘县特区东南四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8普安州: 得都山 “一名白崖,产雄黄、水银”。
清宣统元年 (1909) 置,属临江府。治所在伊力嘎 (今黑龙江省抚远县)。民国魏声龢 《吉林地志》: 因 “地当东三省东北之极边,故名”。1913年降为绥远县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置,治今黑龙江
古岛名。亦译作呫哔罗山。即今越南中部会安东部海上之占婆岛。为古代中西海上交通线所经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广州通海夷道:“象石又西南三日行, 至占不劳山, 山在环王国东二百里海中。”
又作迷梯克海。在今西藏嘉黎县西南。《清会典图》前藏图说:“米底克河出墨竹噶尔城(今墨竹工卡)东北米底克池。”即此。
明代在云南边地设置的六个较大土司。即车里宣慰司(治景昽,即今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)、孟养宣慰司(治今缅甸孟养)、木邦宣慰司(治今缅甸新维)、缅甸宣慰司(治今缅甸阿瓦)、八百大甸宣慰司(治今泰国清迈)和老
即溱水。在今湖南临武县南。《水经》: “溱水出桂阳临武县南,绕城西北屈东流。” 郦注: “ 《山海经》 曰,肆水出临武西南,而东南注于海……肆水盖溱水之别名也。”
即玉龙关。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二十五里花桥。
在今山西大同县北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 白登县有采掠山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 引《旧志》: 采掠山 “在县东北四十里。一名采药山。其山多产药材”。
明永乐七年(1409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嫩江县。后废。明永乐七年(1409年)置,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嫩江县。属奴儿干都司。辖区约今黑龙江省嫩江墨尔根江流域。后废。
在今福建平和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平和县: 河头溪 “在县治 (今九峰镇) 东南。源出大峰山。《志》 云,大峰山泉潢四注,画地成川。自正西出者,其下为粗溪,西经县治,曰河头溪。清濑可掬。西流至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