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桥镇

三桥镇

即今安徽怀宁县东北三桥乡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二》:“三桥镇巡司在怀宁县(今安庆市)西。本朝乾隆二十八年设。”


(1)在浙江省德清县西部。面积51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桥埠,人口2120。清道光《武康县志》:“三桥埠,在县北七里,自平远门(旧武康县城北门)至水埠有小桥三,故名。”1956年置三桥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8年置镇。产蚕茧、茶叶、竹笋。建材业较发达。有印染、胶辊、水泥、面砖等厂。杭宣铁路、104国道经此。(2)在安徽省怀宁县西部。面积54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桥,人口2320。因旧有三座石桥得名。为县西古镇,清乾隆年间设巡检司。1949年为三桥区三桥、龙门、白洋、双河、社塘、定福诸乡地,1956年合并为三桥乡。1958年改为三桥公社,1984年复置三桥乡,1992年置镇。产稻、甘薯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茶叶、杉木,为县林业基地之一。有内燃机配件、纺织、轮窑等厂。有公路东接212省道,西通小市港。(3)在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北部偏西。面积235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,其中仡佬、苗、土家等少数民族人口约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桥,人口1900。处老龙洞、翻水洞、东山沟三溪汇流处,故名。清属正安州小溪里。1932年置龙华镇。1953年分置三会、桥塘、开建、永锡、回龙、金珠、郭村等乡。1958年并建三桥公社。1961年析建三会、开建、永锡、接龙、杠村等公社,1984年改乡,1992年并置三桥镇。多山地,森林茂密。产天麻、党参、黄连、朱砂、三七等药材。大杠公路经此。古迹有青球崖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游峰

   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隐屏峰北侧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“天柱峰”条下:天游峰“在武夷六曲,隐屏之后,其右为仙掌峰,旁有瀑布泉,下注为仙浴池”。

  • 蒙舍诏

    唐代洱海地区六诏之一。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。因居其他五诏之南,又名南诏。

  • 河包场

    又作和包场。即今贵州湄潭县东北八十六里西河乡驻地。清康熙 《湄潭县志》 作 “河包场”。因姚村河环绕三面,故名。

  • 沩口戍

    在今湖南望城县北靖港镇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沩水又东入临湘县,历沩口戍,东南注湘水。”

  • 盆多宗

    即蓬多城。今西藏林周县驻地旁多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: “西番 (藏) 语: 盆多,总会之处。城为诸路会合之所,故名。”

  • 崎山

    在今湖北应城市西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应城县: 崎山 “蜿蜒迤逦,来自京山县界”。

  • 原丰 (豐) 县

    ①西晋太康三年 (282) 省建安典船校尉置,为晋安郡治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南朝梁废。②隋开皇九年 (589) 以侯官县改名,为泉州治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十二年 (592) 改名闽县。

  • 驼山石窟

    在今山东青州市城西南十二里驼山上。共有洞窟五个,龛窟一个,计大小佛像六百三十八尊。其中第3号窟最大,窟深2.5米,阿弥陀佛造像高达5米,底座高1米,上刻 “大像主青州主管柱国平桑公” 题记,为北周时雕

  • 宣府巡抚

    明正统元年 (1436) 设巡抚宣府、大同,景泰二年 (1451) 另设大同巡抚,后时并时分。成化十四年 (1478) 始定设巡抚宣府地方,驻宣府镇(今河北宣化县)。辖北直隶延庆、保安两州及万全都司所

  • 彭城矶

    又作彭城洲。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江水 “又东径彭城口,水东有彭城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