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峰山

三峰山

①在今江西贵溪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7信州贵溪县:三峰山“一名天冠山。三峰鼎立,有泉从崖隙东西泻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1广信府:三峰山“在贵溪县南二里。三峰相并,东连王表岩,西接五面山,南北孤绝”。因移象山书院于山,俗亦呼为象山。

②在今江西宜丰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瑞州府新昌县:三峰山在“县西五里,与县冶前盐岭相接。《志》云,盐岭高出群山,下瞰邑市,鳞鳞可数”。

③在今浙江丽水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处州府丽水县:三峰山“在府西五十里。下曰灵峰,中曰翠峰,上曰岑峰,林峦秀丽,为一境之观”。

④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南二十里。《金史·哀宗纪》:天兴元年(1232)正月,“大元兵及两省军战钧州之三峰山,两省军大溃”。即此。

⑤一名石峰山。在今湖南桂东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桂东县:三峰山“三峰耸秀,蜿蜒十余里”。

⑥在今广西扶绥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新宁州:三峰山“三峰并峙,环列如屏,俗名笔架山,下有金鸡岩”。

⑦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思恩县:三峰山在“县东二十里。三峰并列,下有石岩洞,泉出其中,引流溉田”。

⑧在今四川长寿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长寿县:三峰山“在县西十里,有三峰高耸”。

⑨又名三崇山。在今云南云龙县西南旧州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云龙州:三峰山“在州(今旧州)西五里。一名三崇山, 壁立万仞, 人迹罕至”。

⑩在今蒙古国东南胪朐河源西。《明史·成祖纪》:永乐十二年(1414)亲征瓦剌,六月“追至土剌河,马哈木宵遁。庚戌,班师,宣捷于阿鲁台。戊午,次三峰山,阿鲁台遣使来朝”。


古山名。又称三封岭。在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绍定五年(1232年),蒙古兵自唐州趋汴,金将完颜哈达等自邓州赴援,“次三峰山,军士有不食至三日者”,被蒙古军所败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长江镇

    北宋置,属彰明县。在今四川江油市西南通口河(石泉河、湔水)东岸。(1)在江苏省如皋市南部、长江北岸。面积65平方千米。人口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二案,人口 6900。1957年设二案乡,1958年改公社。

  • 刘村

   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四十里小刘村乡。明正德《赵州志》卷3:宁晋县有刘村社。

  • 开栅堡

    即今山西文水县东北开栅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二》:开栅堡“在文水县北二十五里开栅镇,接交城县界。周四里, 其半为文峪水所啮毁”。明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置,即今山西省文水县北开栅镇。原堡周四里,清

  • 驯雉里

    在今广东紫金县西南七十五里凤凰冈西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陈岩

    即今福建莆田市西北九华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3兴化军:陈岩“在城北十里。古有陈姓者隐此山。上有石洞,广可数丈。旁有巨人迹、石茶灶、石棋枰”。

  • 广济渠

    ①即隋通济渠。唐改名。《宋史·河渠志》:“汴河,自隋大业初,疏通济渠,引黄河通淮。至唐改名广济。”②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陕州陕县:“有广济渠,武德元年,陕东道大行台金部朗中

  • 阳夏

    战国楚邑,即今河南太康县。秦置阳夏县。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省太康县。秦置为阳夏县。

  • 彭城县

    ①秦置,属泗水郡。治所即今江苏徐州市。秦亡后,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,都此。西汉为楚国治。东汉为彭城国治。三国魏为徐州治。东晋为北徐州治。南朝宋为徐州、彭城郡治。隋为彭城郡治。唐为徐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

  • 扬武谷

    又名羊武谷。在今山西原平市西北三十五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清泰三年(936),“契丹主将五万骑,号三十万, 自扬武谷而南,旌旗不绝五十余里”。又称羊武谷、阳武谷。在今山西省原平市西北。为雁门西偏的重

  • 小金川土司

    明于小金川地区置,属威州。即今四川小金县。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)改流,设美诺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