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岔口

三岔口

即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南三岔口朝鲜族乡。因位于瑚佈图河(亦作三岔河)汇入绥芬河处而得名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于此置绥芬河厅。


(1)地区名。在天津市南开、红桥、河北三区交会处,金钢桥附近。北运河、南运河于此汇流入海河,以三河交汇处得名。旧三岔口在今狮子林桥附近,1918年海河截弯调直,三河相汇处北移至金钢桥北侧。金时在三岔口附近建直沽寨,元称海津镇。元代海运兴起,三岔口一带成为舟船停泊、船工休憩的场所。明代大运河疏通,水路运输更为发达,商业、手工业也随之发展,成为天津当时最繁华的地区。古诗曾有“晓日三岔口,连樯集万艘”、“沽上人家千万户,繁华风景小扬州”之赞。1983年建有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。(2)集镇名。在天津市宝坻区北部、泃河南岸。三岔口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650。始建于辽。因建在泃河、蓟运河、辽代运粮河汇流处,故名。古称三岔城。聚落由三岔口、西小庄、王家庄三自然村组成。有衬衫、丝带、缝纫等厂。三赵、宝三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二溪镇

    亦名忠义场。即今四川资阳市南忠义镇。清光绪《资州志》资阳县:忠义场“去县五十里。即王二溪”。

  • 永从县

    明正统七年(1442)置,属黎平府。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。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41年撤销,并入从江县。古旧县名。元置福禄永从军民长官司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置福禄

  • 冈巴则山

    在今西藏曲水县西南。古为通后藏大路打尖处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冈巴则山“离曲水五十里,由沟内登陟过岭,南即西海子,亦颇侧南行”。

  • 龙巨江

    在今云南嵩明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云南府:龙巨江“一名龙济溪。源出寻甸果马山,流经嵩盟州东南,入嘉利泽”。

  • 古阳镇

    旧名古丈坪。1934年于此置古阳镇。为湖南古丈县治。(1)在山西省古县北部。面积132.1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古阳,人口 2100。北魏为安泽县治,隋废。1949年属安泽县六区,195

  • 琼山

    ①在今福建德化县城西南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卷46泉州府: 琼山 “在德化县西南,一名囷山。上有石堂、石灶、石鼎。相传秦汉间有隐士居此修炼”。②在今海南省琼山市南六十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 琼山县 “有

  • 雅鲁县

    1929年改雅鲁设治局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扎兰屯市。1932年日伪分置布特哈左、右二旗 (左旗驻扎兰特,右旗驻博克图)。旋废。1934年改设布特哈旗。旧县名。1929年升雅鲁设治局置,治扎兰

  • 皋兰都督府

    唐贞观二十一年 (647) 以铁勒浑部置皋兰州,属燕然都护府。永徽元年 (650) 升为都督府。其地应在今蒙古国中央省土拉河北岸,乌兰巴托西南。后废。唐羁縻都督府。贞观二十一年(647年)以回纥浑部置

  • 青刚峡

    即青冈岭。在今甘肃环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唐天成四年 (929),“康福行至方渠,羌胡出兵邀福,福击走之; 至青刚峡,遇吐蕃野利、大虫二族数千帐, 皆不觉唐兵至, 福遣卫審掩击,

  • 黄岩江

    在今湖南凤凰县北二十三里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 谓 “两山雄峙,一径盘纡,东西隘口数处,……为民间御苗之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