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岔

三岔

①在今辽宁海城市西北牛庄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海城县:“三岔巡司,清康熙二十一年置,驻牛庄。”

②在今陕西旬阳县西北两河关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
集镇名。(1)在山东省利津县南部、黄河滩区。属北宋镇。人口1120。相传,北宋时期蔡氏在此居住成村,因村处三岔路口,故名三岔。金时期发展成为繁华集镇,名为三岔镇。因镇北大清河岸有重要津渡码头,又名河泊镇。清光绪三年(1877年)黄河冲毁村落,居民南迁博兴县乔庄西,称新三岔。后有部分居民重返原址建村,复名三岔。蔬菜种植业发达。有粮食、饲料加工、缝纫等业。有公路接南店公路。(2)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西北部、曲靖坝子西部。西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200。西汉至唐为味县治。明设驿站,分属曲靖府、马龙州、沾益州管理,故名。产稻、玉米、薯类、烤烟等。有陶瓷厂、农机站、种畜场及建筑、运输等业。贵昆公路经此。(3)在陕西省黄龙县西部。三岔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300。处三条沟交岔处,故名。北宋康定元年(1040年)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,奏请鄜州置军,诏名康定军,驻此。主产玉米、小麦、谷子,并产苹果、烤烟。公路通县城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邑

    即今河南泌阳县东二十八里高邑乡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3: 咸丰七年 (1857) 九月,“格绷额抵高邑,与龙泽厚军合”。

  • 三都

    ①《左传》:定公十二年(前498),“仲由为季氏宰,将堕三都”。杜注:“三都,费、郈、成也。”②相传古蜀国有三都: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、广都(今四川双流县东南中和镇)、新都(今四川新都县)。东晋常璩《

  • 瓯海道

    1913年依前温处道改置,属浙江省。治永嘉县 (今浙江温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浙江仙霞岭、松阳、缙云、括苍山、温岭县一线以南地区。1927年废。1914年6月以清末温处道区域置,治永嘉县(今浙江温州市)。

  • 工域

    今西藏中部工布区域。《新唐书吐蕃传笺证》引《吐蕃历史文书》云:“罗阿遂弑支弓赞普,王子霞基与聂基二人被放逐于工域”,即此。

  • 东高山

    又名登山、东门山。在今湖北咸宁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一》:东高山“在咸宁县东 一里。为邑之镇”。

  • 官桥墟

    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北官桥镇。明万历 《高州府志》 卷1: 化州有官桥墟。清光绪 《高州府志》卷10化州: 官桥墟在 “州西北五十里”。

  • 雁湖

    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七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0廉州: 雁湖 “去古廉州二百步。每秋冬有双雁游于其间,为其罕有,因以为名”。在浙江省乐清市雁荡山雁湖岗顶。海拔990米。昔时此湖“方可十里,水常不涸”,湖

  • 斥漳县

    西晋改斥章县置,属广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南。北魏太平真君三年(442)废入列人县,太和二十年(496)复置,北齐废。见“斥章县”。

  • 戎蛮

    即“蛮氏”。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东西蛮子营(今名东、西村)。《左传》:昭公十六年(前526),楚子“使然丹诱戎蛮子嘉杀之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南郡新成县:“蛮中, 故戎蛮子国。”

  • 奈布东

    即乃东宗。今西藏乃东县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卫地诸城: 奈布东城 “在喇萨东南二百二十里”。后称乃东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