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天子鄣山
古山名。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三天子鄣山,在闽西(海)北,一曰在海中。”盖出自古越人神话传说,义为在三天子都东面的屏障。约指北起今苏皖浙间的丘陵地带,南迄天目山南端今皖浙间新安江东岸山区。主峰在今安徽绩溪县境的大鄣山。秦鄣郡以此为名。
古山名。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三天子鄣山,在闽西(海)北,一曰在海中。”盖出自古越人神话传说,义为在三天子都东面的屏障。约指北起今苏皖浙间的丘陵地带,南迄天目山南端今皖浙间新安江东岸山区。主峰在今安徽绩溪县境的大鄣山。秦鄣郡以此为名。
1935年4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鹤龄寺(今四川剑阁县东南鹤龄镇)。1935年2月废。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初由四川省剑阁县东南析置,治鹤龄寺。同年3月撤销,仍并入剑阁县。
1914年依前淮安、扬州两府辖境置,属江苏省。治淮阴县 (今江苏淮阴市)。辖境约当今江苏泗阳、淮阴、洪泽、金湖、高邮、扬州、仪征以东,泗阳、淮阴、涟水、滨海以南,邗江、江都、泰州、泰县、海安以北地区。
秦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延津县西南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8: “以地多酸枣,其仁入药用,故名。” 汉属陈留郡。北魏太和十八年 (494) 属东郡,移治今延津县北十五里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
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连山县:连营峒“在县(治今县东北太保镇旧城村)西”。
隋开皇六年(586)置,属怀州。治所即今河南辉县市。大业初属河内郡。唐属卫州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)改为河平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改共县置,治今河南省辉县市。属怀州。后属河内郡。金大定
在今广东乐昌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乐昌县: 黄土岭隘 “在县东三十里,路通仁化县”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 黄土岭隘,“明初置高胜巡司防守,万历中裁”。
在今河南新乡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新乡县:五陵冈在“县东北二十里。阜之大者有五,因名”。
即今安徽六安市西南苏埠镇。明万历《六安州志》卷2:苏家埠在“西四十里”。
又作润陂市。北宋置,属进贤县。在今江西进贤县东北七十里。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。
土尔扈特南前旗的简称。俗称妥日札萨。清置,属土尔扈特部。在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南境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前旗:“牧地当大哈柳图河之南,小哈柳图河之北。东至古鲁半博尔齐沙拉图,南至黄河,西至宗科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