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城
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和九年(334),“长安人陈良夫奔黑羌,与北羌王薄句大等侵扰北地、冯翊,章武王斌、乐安王韬合击,破之。斌等收军还三城”。即此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徧城郡广武县:“有三城。”
(1)古城名。在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南。东晋咸和九年(334年),后赵将石斌等为羌人所败,退保三城,即此。(2)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来安县南部、清流河东北。三城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730。因境内有三城圩及一座三城寺得名。有粮油加工、塑料、化纤布、轮窑等厂。有公路北接泗浦公路。
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和九年(334),“长安人陈良夫奔黑羌,与北羌王薄句大等侵扰北地、冯翊,章武王斌、乐安王韬合击,破之。斌等收军还三城”。即此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徧城郡广武县:“有三城。”
(1)古城名。在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南。东晋咸和九年(334年),后赵将石斌等为羌人所败,退保三城,即此。(2)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来安县南部、清流河东北。三城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730。因境内有三城圩及一座三城寺得名。有粮油加工、塑料、化纤布、轮窑等厂。有公路北接泗浦公路。
明洪武中置,属临安府。治所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洛恩。清嘉庆年属石屏州。1933年废入石屏县。明洪武年间置,治今云南省红河县西南落空,属临安府。1911年后废。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西安县置,属驩州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西北香山附近。大业初属日南郡。后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置,为源州治。贞观后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以西安县改名,治今越南河静
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长江边牛渚矶。《水经·沔水》:“又东过牛渚县南,又东至石城县。”郦道元注:“牛渚在姑熟、乌江两县界中。”据《三国志·吴书·全琮传》:“得精兵万人, 出屯牛渚。”孙皓时,何植曾为牛渚
亦作甲板、界凡。后金临时都城。在今辽宁抚顺县东北大伙房水库东南缘浑河与苏子河会流处之东。《清一统志·兴京》: 界藩城 “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,铁背山上。天命三年太祖高皇帝取抚顺,自兴京至此,依山筑城,周
明洪武初置,在今河南淮阳县。辖左、右、中、前、后五千户所。后废。
一名碧凌山。在今福建漳平市西北。明嘉靖 《漳平县志》 卷2: 碧灵山 “在和睦里西埔社。秀拔端耸,葱碧倩丽。……自昔多传仙迹,龙岩、漳平两县初发文风,皆肇于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漳州府漳平县: 碧
明置,属贵池县。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六十里长江东岸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贵池县:有李阳河巡检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贵池县:李阳河,“《志》云,李阳河亦滨江要地也。宋德祐初,元兵犯池州,游骑至李阳河。今李阳驿
明嘉靖八年 (1529) 置,属清平卫。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。万历二十九年 (1601) 改属平越府。三十五年 (1607) 改为凯里长官司。明嘉靖八年(1529年)置,治今贵州省凯里市。属都匀府。清康
在今甘肃合水县(西华池镇)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合水县:玉梅川“在县东,与延鸠川俱出子午山,东流入华池水”。
亦作广漠戍。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北。明金幼孜《北征录》:永乐八年(1410),成祖北征,六月“十三日次广漠戍,归大营。上逐虏于山谷间,复大败之,久方回营。……十四日发广漠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