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原县

三原县

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淳化县东嵯峨山北。永安元年(528)移治清水峪(今三原县西北),为建忠郡治。北周属冯翊郡。隋属京兆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废。六年复置,属北泉州。治所在今三原县东北三十里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又改华池县为三原县,后属京兆府。治所在今县西北清水峪南故任城。五代唐属耀州。北宋开宝九年(976)徙治今县东北唐高祖献陵附近。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)移治龙桥镇(今三原县)。明属西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
在陕西省中部、泾河下游。属咸阳市。面积569平方千米。人口 39.7 万。辖10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前秦苻坚于县西北今淳化县固贤置三原护军,以其地南有丰原、西有孟侯原、北有白鹿原故名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改置三原县,永安元年(528年)三原县治由今淳化县固贤迁今城关镇西北清水谷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迁治清水谷南故任城,并更名池阳县;六年复迁治故地更名华池县,并析县境东北地另置三原县,属泉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撤销另置的三原县,复改华池县为三原县,属雍州。天授二年(691年)属鼎州,大足元年(701年)属雍州,开元元年(713年)属京兆府。五代梁属大安府,唐属耀州。北宋开宝九年(976年)三原县治迁唐高祖献陵附近。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年)又迁治龙桥镇(今城关镇)。明、清属西安府,1914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9年在县城设立陕甘宁边区三原分区。1950年三原分区撤销,三原改属咸阳专区。1953年属渭南专区,1956年直属省,1961年属咸阳专区,1968年属咸阳地区,1983年属咸阳市。地处关中盆地区北部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灌溉历史悠久,秦、汉郑国渠、白公渠流灌境内,现为泾惠渠、清惠渠灌区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烤烟为主,特产羊奶粉。是省奶山羊生产基地之一。工业有医疗器械、乳制品成套设备、化肥、建材和食品等。咸铜铁路,西三、西包、咸宋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唐永康陵、献陵、端陵、庄陵及龙桥、城隍庙和文峰木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茂都淀

    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南旺湖一带。《水经·汶水注》: “汶水自桃乡四分,当其派别之处,谓之四汶口。其左二水双流,西南至无盐县之郈乡城南……又西南径东平陆县故城北……又西径危山南……又西合为一水,西南入茂都

  • 侯油榨镇

    即今江苏通州市 (金沙镇)南十四里金乐乡 (油榨镇)。民国 《南通县图志》 卷1: 三乐第十一乡区有侯油榨。

  • 太和城

    ①北魏筑,在今河南嵩县南,汝水东南岸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汝水“东北流径太和城西,又东流径其城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伊阳县:太和城“在县西南,后魏时筑。其后西魏得其地,置兵为防御之所”。②唐代“河蛮”

  • 农歌

    西藏古地名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逻些在东,距农歌二百里。”地在今当雄县羊八井区,唐时吐蕃于此曾置驿站,“唐使至,吐蕃宰相每遣使迎候于此”。此地为吐蕃近畿重镇。

  • 西沽

    在今天津市区西北。以在沽水之西,故名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一》:西沽“在天津县北三里,子牙河入北运河处也,其上流为大清河”。区片名。位于天津市红桥区东部。泛指红桥北大街与光荣道、大新街、小辛庄大街交会处

  • 留楚集

    即今河北饶阳县东南二十五里留楚乡。为通武强县孔道。清乾隆 《饶阳县志》 卷上市廛: 东路有 “留楚”。

  • 临关

    即灵关。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芦山县: “西北有临关,旧曰灵关,正统初更名。有临关巡检司。”

  • 萝田墟

    即今广西玉林市西南罗田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郁林州图: 西南有萝田墟。

  • 南神岭

    在今江西丰城市西北。清同治 《南昌府志》 卷4丰城山川: 南神岭 “在县西四十里。原名清潭岭,自荷山分脉,至此耸峙。岭有祠曰南神,因名。乡人迎赛与雷神同”。

  • 尘外亭

    在今江西赣州市东龚公山顶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2赣州:尘外亭“龚公崖顶有尘外亭,在州治东。形势最高绝,下瞰环城如巨囿,凡四境之山川可以枚阅。东坡诗曰,却立浮云端,俯视万井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