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里沟
①即七里港。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作“七里沟”。
②在今江苏徐州市西北(或曰在九里山南)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二年(781),“(信都)崇庆、(王)温攻彭城,二旬不能下,请益兵于(李)纳,纳遣其将石隐金将万人助之,与刘洽等相拒于七里沟”。即此。
③在今甘肃环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环县:七里沟“在县东七里。……流入环河”。今于其上建七里沟水库。
①即七里港。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作“七里沟”。
②在今江苏徐州市西北(或曰在九里山南)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二年(781),“(信都)崇庆、(王)温攻彭城,二旬不能下,请益兵于(李)纳,纳遣其将石隐金将万人助之,与刘洽等相拒于七里沟”。即此。
③在今甘肃环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环县:七里沟“在县东七里。……流入环河”。今于其上建七里沟水库。
在今四川郫县西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郫县有平乐山。《元和志》卷31郫县:“平乐山在县西二十五里。”《元丰九域志》卷7:郫县有平乐山。
或称溴水。即今河南济源市、孟县、武陟县境之黄河支流漭河。《春秋》: 襄公十六年 (前558),公会晋侯等 “于湨梁”。杜注: “湨水出河内轵县东南,至温入河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西晋永宁元年 (301
在今广东潮州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海阳县:九郎山“在府东北十里。起伏有九,右为尖峰,高百余丈”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:九郎山,“《寰宇记》云:县有九侯山,疑即此”。
亦名沙河、西河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长芦镇。《宋会要辑稿》方域17:天圣三年(1025),“淮南制置使张纶请开真州长芦口河道。从之”。
一作长乐陂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万年县:长乐坡“在县东北十二里。即浐川之西岸,旧名浐坂,隋文帝恶其名,改曰长乐坡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宝十三年(754),“禄山之发长安也,上令高力士饯之
即宁远卫中右千户所。在今辽宁兴城市西南四十里沙后所满族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宁远卫:“西有小沙河中右千户所,辖东关驿至曹庄驿。”
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之雷音寺。清光绪谭钟岳 《峨山总图》: 解脱坡上有雷音寺。
在今俄罗斯境滨海边疆区北兴凯湖西南岸。清属宁古塔副都统。清曹廷杰《西伯利东偏纪要》:“红土岩地方在兴凯湖西沿适中之外,正南循铁线道二百二十九里弱(俄里一百零三里)为双城子。”清咸丰年间被俄割占。
清初改腊壁洞蛮夷长官司置,属施州卫。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水田乡 (腊壁司)。雍正十三年 (1735) 废。
隋大业元年(605)置, 治所在新容县(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山与蒲江合流处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承天省地。三年(607)改为海阴郡。隋大业元年(605年)置,治新容县(今越南承天-顺化省广田县东香江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