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七洲洋

七洲洋

①即今广东珠海市东南之九洲列岛。《宋史·二王本纪》:南宋景炎二年(1277)“十二月丙子,昰至井澳,飓风坏舟几溺死,遂成疾。旬余,诸兵士始稍稍来集,死者十四五。丁丑,刘深追昰至七州洋,执俞如珪以归”。即此。

②即今海南省海南岛东北七洲列岛。南宋吴自牧《梦粱录》:“若欲船泛外国买卖,则是泉州便可出洋。迤里过七州洋。”《元史·史弼传》:“至元二十九年十二月,弼以五千人合诸军,发泉州……过七洲洋、万里石塘,历交趾、占城界。”元周达观《真腊风土记》:“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,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,过七洲洋,经交趾洋,到占城。”近一百多年来,中外学者误认为七洲洋即今西沙群岛,谭其骧《七洲洋考》始辨明此七洲洋指今海南岛东北之七洲列岛。

③南中国海的一部分。得名于海上七洲列岛(即今海南文昌县东北的七洲列岛)。宋、元、明记载中的七洲洋专指七洲列岛附近一带海面。清图籍中的七洲洋有广、狭二义:狭义沿袭明以前旧义,如成书于18世纪的《指南正法》、 《海录》等;广义则用以泛指北起海南岛东侧,南抵越南昆仑岛整个南中国海西部,见于18世纪的《海国闻见录》、19世纪的《瀛环志略》等。


(1)南中国海的一部分。得名于海上七洲列岛(即今海南省文昌市东北的七洲列岛)。宋、元、明史籍记载中专指七洲列岛附近一带海面。清代有广狭二义:狭义仍沿袭明以前旧义;广义则泛指北起海南岛东侧,南抵越南昆仑岛的整个南中国海西部。(2)《宋史·二王本纪》: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十二月丁丑,元将“刘深追昰(宋端宗)至七州洋”。“”、“洲”通用。一说与宋、元、明记载相同,指海南省东侧七洲列岛附近海面;一说即珠江口内今广东省珠海市东南九洲洋,“七”可能为“九”之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舍 (捨) 资街

    即今云南禄丰县西北三十四里舍资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设舍资驿。民国初置县佐。“舍资” 为彝语,“舍” 为茨栎,“资” 为树林,意即茨栎树多的地方。

  • 伯勒齐尔堡

    清雍正十二年(1734)置,在今甘肃安西县西一百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安西州》:伯勒齐尔堡“城周一里五分”。

  • ①西周时蒲国。春秋时灭于晋,为邑。在今山西隰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 庄公二十八年 (前666),晋伐骊戎,骊姬使言于晋献公曰: “曲沃,君之宗也;蒲与二屈,君之疆也,不可以无主……若使大子主曲沃,而重耳、

  • 羊雅江

    即今四川岷江支流大渡河。《宋史·瀛国公纪》:德祐元年(1275),“知叙州李演将兵援嘉定府,遂解归,战羊雅江,兵败被执”。即此。

  • 九水坪

   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夔州府大昌县:九水坪“在县东百二十里。《志》云:其下水流环汇,因名”。

  • 西炉

    清代称四川打箭炉(今四川康定县)以西至雅砻江、金沙江一带地方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首《圣祖仁皇帝御制泸定桥碑记》云:“自明末蜀寇乱,番人窃踞西炉。”即此。

  • 明堂

    ①西汉元封二年 (前109) 建,在今山东泰安市东。《汉书·武帝纪六》: “秋,作明堂于泰山下。”②帝王宣明政教、祭祀祖先神灵的建筑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5:“周明堂,明堂所以正四时,出教化,天子布政之宫

  • 诺罗河

    即今黑龙江省饶河县北之挠力河。为乌苏里江支流。清齐召南 《水道提纲》 卷25: 乌苏里江“又西北经诺罗噶山之东有诺罗河,自西南合数水,西北流六百余里来注之”。

  • 卢奴县

    西汉置,为中山国治。治所即今河北定州市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“卢奴城内西北隅有水渊而不流,南北百步,东西百余步,水色正黑, 俗名黑水池。或云水黑曰卢,不流曰奴,故此城藉水以取名矣。”十六国后燕慕容垂定都

  • 太傅墟

    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百里礼水东岸。明、清时浮龙巡司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