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七星关

七星关

①明置,属茂州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南四十五里南新镇(七星关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茂州:“又南有七星关。”《清一统志·茂州》:七星关“关前山有小孔七,大孔一,穿山而成,如七星伴月然,故名。关南栈道临江倚崖,古称绝险。明嘉靖十九年,副使张问之凿崖开修,旁有偏桥”。

②在今贵州福泉县北五里。明郭子章《黔记》卷5:“自东北由七星关地松水洞、阿亮砦、打铁关、滃埋砦、上塘坡洞,至平越行府,共九十余里。”

③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即今贵州毕节市西南九十里七星关。


(1)在今四川省茂县西南南新(七星关)。因关前有山,上有小孔七,大孔一,穿山而成,如七星伴月,故名;一说即唐时望星关。关南栈道西临岷江倚崖,甚为险绝。明嘉靖十九年(1540年),凿崖开修。(2)在贵州省毕节市西与赫章县交界处。当川、黔、滇三省咽喉,关口海拔1440米。关下六冲河水急滩险,两岸悬崖嵯峨,形势险要。相传三国时诸葛武侯南征回师途经此地,连夜抢渡,燃火七堆,通宵不灭,宛若七星照耀,因此得名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置七星关后千户所,属乌撒卫。驻重兵把守关隘,有黔腹雄关、汉诸葛武侯祀七星关处等题词。关下有中国工农红军二、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烈士纪念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彩站

    清置,在今吉林双辽县东北卧虎镇之白菜村。为黑龙江至盛京(今辽宁沈阳市)驿站之。清西清《黑龙江外纪》卷2:由八虎道至盛京道里,“察伦霍多克,三十五里至白彩站”。

  • 贵州宣慰司

    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八番顺元宣慰司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。永乐十一年 (1413) 改属贵州布政司。成化十年(1474) 分置程番府 (后改置贵阳府),辖境缩小。清初废。明洪武五年

  • 洪口场

    即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洪口镇。清道光 《通江县志》 卷2: 洪口场 “离城一百六十里”。1933年川陕省洪口特别区苏维埃政府驻此。

  • 剑州

    ①唐永徽五年 (654) 以大首领冻就部落置,为羁縻州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阿坝县东南境或红原县南境。后废。②唐先天二年 (713) 改始州置,治所在普安县(今四川剑阁县)。《元和志》 卷33剑

  • 石甑山

    一名巨石山。即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北岸之宝石山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余杭郡钱唐县“有石甑山”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:“山头有巍石如甑然。”故名。

  • 新头河

    亦作辛头河、信度河、申河。即今巴基斯坦境之印度河。东晋法显 《佛国记》: 摩头罗国 “自渡新头河至南天竺,迄于南海,四五万里,皆平坦,无大山川,正有河水”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广州通海夷道: “广州东

  • 铜城山

    在今甘肃崇信县西铜城乡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151渭州潘原县: “铜城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。”

  • 危渡口

    即凌消村。在今河北深州市县东北四十里,古滹沱河南岸,今名西凌霄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光武为赤眉所迫,南驰“至呼沱河,无船,适遇冰合得过,未毕数车而陷”。李贤注“即光武所渡处,今俗犹谓之危渡口”。

  • 高田山

    即今山西吉县东高天山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 高田山“在吉州东,接乡宁县界。极高峻。一名高天山”。

  • 那礼部

    唐室韦诸部落之一。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市南雅鲁河。《新唐书·室韦传》:塞曷支部“益东有和解部、乌罗护部、那礼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