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七星关

七星关

①明置,属茂州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南四十五里南新镇(七星关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茂州:“又南有七星关。”《清一统志·茂州》:七星关“关前山有小孔七,大孔一,穿山而成,如七星伴月然,故名。关南栈道临江倚崖,古称绝险。明嘉靖十九年,副使张问之凿崖开修,旁有偏桥”。

②在今贵州福泉县北五里。明郭子章《黔记》卷5:“自东北由七星关地松水洞、阿亮砦、打铁关、滃埋砦、上塘坡洞,至平越行府,共九十余里。”

③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即今贵州毕节市西南九十里七星关。


(1)在今四川省茂县西南南新(七星关)。因关前有山,上有小孔七,大孔一,穿山而成,如七星伴月,故名;一说即唐时望星关。关南栈道西临岷江倚崖,甚为险绝。明嘉靖十九年(1540年),凿崖开修。(2)在贵州省毕节市西与赫章县交界处。当川、黔、滇三省咽喉,关口海拔1440米。关下六冲河水急滩险,两岸悬崖嵯峨,形势险要。相传三国时诸葛武侯南征回师途经此地,连夜抢渡,燃火七堆,通宵不灭,宛若七星照耀,因此得名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置七星关后千户所,属乌撒卫。驻重兵把守关隘,有黔腹雄关、汉诸葛武侯祀七星关处等题词。关下有中国工农红军二、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烈士纪念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周县

    北魏置,属代郡。治所即今山西左云县。孝昌中废。北魏置,治今山西省左云县。属代郡。北周后废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七年(624年),“突厥寇代州之武周城,州兵击破之”。即此武周县故城。

  • 岷州卫

    明洪武十一年 (1378),升岷州千户所置,属陕西都司。治所即今甘肃岷县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岷县、舟曲、宕昌等县地。清雍正八年 (1730) 仍改为岷州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置岷州千户所,十一年升为卫

  • 鱼皮部

    清初又称使犬部。分布在我国东北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下游地区。包括赫哲,费雅喀、库页等族。清吴桭臣 《宁古塔纪略》: 衣朗哈喇 “又东北五六百里为呼儿喀; 又六百里为黑斤; 又六百里为非牙哈; 总名乌稽鞑

  • 巩乃斯县

    1945年改新源设治局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新源县。1946年改名新源县。旧县名。1945年由新源设治局升县,并更名巩乃斯。以贯穿境内的巩乃斯河而命名。治那里格(今新疆新源县驻地新源镇)。1946

  • 太子营

    在今河北故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故城县:太子营在“县(治今县东北故城镇)西北五十里有太子营,沙溪所经也。相传唐太子建成讨刘黑闼尝驻于此”。

  • 江口县

    ①1913年改铜仁县置,属贵州镇远道。治所即今贵州江口县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②1933年6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江口镇(今四川平昌县)。1935年2月废。(1)旧县名。又称江阳县。川陕苏区设。19

  • 勐 (猛) 莽

    明代属车里宣慰司。即今云南勐腊县西南六十八里勐满镇。傣语 “勐” 为地方,“莽” 为不像样子,意即不像样子的地方。因佛教传说得名。

  • 广陵县

    ①秦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。西汉为广陵国治。东汉为广陵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邗江县。五代南唐又改江阳县为广陵县, 治所即今扬州市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省入江都县。南宋

  • 李子桥镇

    即今四川荣县东南李子乡。清道光《荣县志》卷10:李子桥场在“县南五十里”。

  • 都斋城

    在今越南河内市东海兴省海阳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新安府: 都斋城 “在府东。其地近海,即海阳城也。交趾倚为重地。嘉靖六年,莫登庸禅位于其子方瀛,退居都斋、海阳,为方瀛外援。即此”。